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率约0.2~0.5%,是健康个体最主要的猝死原因之一。我们收集到一个汉族FHCM家系,共5代89个成员,12名患 者。应用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及对肌钙蛋白T(TNNT2)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致病突变(I90M)。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蛋白水平、细胞水平及转基因动物水平研究该突变对蛋白结合力、收缩力、ATP酶活力的影响,以及对表型的影响,阐明该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为FHCM及其它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研制开发新的药物奠定基础,还可以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通过三年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种新的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识别及其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编号:81000039 )已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结果。.1、成功识别出了一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我们收集到一个肥厚性心肌病的家系,该家系有5代共89个人,包括12名患者。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的3区2带。经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肌钙蛋白T基因的第9个外显子上第6个核苷酸存在C-G突变,使氨基酸由Ile变成Met,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这个突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2、对肌钙蛋白T上新的基因突变(I90M)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I90M突变后肌钙蛋白T与原肌凝蛋白结合力减弱,影响了肌小节的组装。大鼠原代心肌细胞转染携带突变的重组腺病毒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下降,咖啡因诱导的肌浆网钙释放减少,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突变后,心肌的ATP酶活力下降。.3、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4篇。申请专利2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心肌肌钙蛋白I Asp127Tyr 基因突变致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
新的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多模态影像技术对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与风险预测
肥厚型心肌病新的致病基因定位与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