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品种、多试点、多播期的田间试验,结合人工气候箱控制温度处理,本项目对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诸气象生态因子对其影响的生态生理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分籼、粳两大稻类建立了稻米品质的温光潜力估算模型,并依模型对我国6大稻区683个代表县的米质潜力进行了估算。项目的主要结论如下:①温度等气象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最关键时段是在水稻灌浆的前中期,且具有累积和延续效应;②在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中,日均温度的效应要远大于日平均温差;③建立了非温度参数处于最佳时稻米品质的温度潜力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辐射订正函数;④用0-10间的无量纲值标出了我国部分地域的米质温光气候潜力大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不同司天、在泉时段五省市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规律研究
根系化学讯号对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及其机理
杂种稻米品质性状遗传表达的研究
稻米非淀粉多糖-淀粉的互作及其消化和品质效应
我国经济地域系统模式及其动态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