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从神农架濒危药用植物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分离的共生真菌[(Phomopsis sp.(NO.24),Penicillium sp.(NO.9)] 的发酵液及菌丝体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活性,本项目拟经放大培养(液体和固体发酵),活性筛选,分离并确定抑制肺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肺癌新药奠定基础,并从药理和生源合成关系等方面研究银鹊树内生真菌与其宿主之间的关系,为濒危药用植物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的研究既为新药的筛选提供丰富的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又可以保护濒危药用植物,对开发新药,濒危植物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三年中,对从银鹊树中分离得到的真菌(NO.24 和9)进行固体或液体的发酵,分离并鉴定次级代谢产物48个,其中新化合物10个,其中还有10个化合物的结构还在鉴定之中,部分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还在测试之中,通过体外的细胞毒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Bostrin,Isorhodoptilometrin, Cintrinin H1,Peniclillide, Dehydroisopenicillide等化合物在体外具有较强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活性,其IC50值为6.5,13.2, 8.5,12.5,15.0 μg/mL,而化合物Secalonic acid A对肝癌细胞活性很强,其IC50为2.5μg/mL,还有一部分化合物的其它活性还需测试;通过体内的活性测试发现Penicillium sp.(NO.24)的活性部位为40%乙酸乙酯/石油醚部位为活性部位,而Penicillium sp.(NO.9)的活性部位为30%-50%乙酸乙酯/石油醚部位,由于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母核有很大差异性,导致不能确定活性的构效关系;同时药理活性实验也证明植物内生真菌与其寄主的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没有相关性。优化了Penicillium sp.(NO.24)的最佳培养条件,100g新鲜土豆水煮液,10g葡萄糖,3g粗海盐,pH值自然,温度28度,摇床速度120转/分;同时在条件优化的过程中发现该菌能够转化黄豆中的黄酮葡萄糖苷类化合物为黄酮核糖类化合物的新现象;共发表文章6篇,其中中文期刊4篇,SCI论文2篇,待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总的来说,该项目是如期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植物内生真菌中新结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
四株广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三株药用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抗弧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作用机制研究
三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农用杀虫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