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局部纳米载药系统经角膜途径吸收分布特征及其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U1404832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0.00
负责人:周天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角膜途径药物释放眼局部纳米载药系统药物分布药物吸收
结项摘要

Nanocarriers have the capacity to adhere to the mucosa and interact with the epithelium, improve the topical penetration of large and poorly water-soluble molecul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ye drops, topical ocular nanocarriers dramatically prolong the drug residence time and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greatly. The corneal pathway is the most important route for the absorption of topical ocular drug carriers. Thus, it i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ptimizing the dosage regimen and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the topical ocular nanocarriers through the corneal pathway and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dure of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lease. The nanoemulsions (NE), nanoparticles (NP), polymeric micelles (PM) and a new employed nano materials “Graphene oxide”(GO) will be used for the topical ocular delivery of terbinafine. Th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oclular nanocarriers will be compared and the impact to the treatment of a mouse fungal keratitis model of Filamentous fungi will be studied systemically.

纳米载药系统具有粘膜粘附能力、与角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以及促进难溶性大分子药物眼部吸收的能力。与传统的滴眼剂相比可显著延长药物在眼表的驻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角膜途径是眼局部给药系统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纳米载药系统因为材料的不同及制备工艺的差异,在角膜中的吸收机制相差较大,可对治疗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眼局部纳米载药系统经角膜吸收的机制,揭示这些给药系统经角膜途径吸收、分布与释放过程的特征,对于改进制剂工艺、优化给药策略,改善眼部疾病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我们拟采用纳米乳(NE)、纳米粒(NP)、聚合物胶束(PM)以及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等四种纳米载药系统对抗真菌药特比萘芬进行眼部药物传递,对比考察这几类纳米载药系统经角膜途径的吸收,分布和释放特征,并验证这些特征对小鼠丝状真菌角膜炎模型治疗作用的影响。

项目摘要

眼局部应用的纳米载药系统在角膜中的吸收机制差异较大,因此研究不同纳米载药系统经角膜吸收的机制,对于改进制剂工艺、优化给药策略,改善眼表疾病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我们采用了纳米乳(NE)、纳米粒(NP)、聚合物胶束(PM)以及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等四种纳米载药系统对抗真菌药盐酸特比萘芬(TH)进行眼部药物传递,对比考察了这几类纳米载药系统经角膜途径的吸收,分布和释放特征。研究发现TH纳米乳(TH-NE)和TH聚合物胶束(TH-PM)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好,载药量高,眼部刺激性低,适和TH的眼部传递。表层角膜上皮细胞可以迅速高效地吸收纳米给药系统,但上皮细胞向内部转运药物的效率却很低,被吸收的大部分药物集中分布于上皮的表层;而在上皮缺损的情况下,粒径是影响纳米给药系统在基质中渗透的关键因素,小粒径的TH-PM(14 nm)在角膜基质的渗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快速有效地透过基质,进入内皮层和房水。而粒径为65nm的TH-NE以及粒径为100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均不能有效地通过角膜基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上皮完整与否,不具备特殊眼部滞留能力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角膜中消除速度均比较快,同时释放药物的速度缓慢。这样会导致药物随纳米给药系统被快速消除,不能及时释放而无法发挥治疗作用。因此设计眼局部应用纳米给系统应充分注意其角膜渗透能力、滞留能力以及释药特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3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周天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干眼病眼表病理特征及功能化载药纳米微粒控释治疗研究

批准号:3075000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原艳波
学科分类:H130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2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局部药动学研究

批准号:30371783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周莉玲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穿透性载药纳米粒子MPP治疗青光眼作用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8140039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周欣荣
学科分类:H130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联合应用肿瘤微环境修复与多靶点智能纳米载药系统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批准号:8147315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齐宪荣
学科分类:H3408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