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cb2基因是课题组发现的新基因。国内外对其仅局限于致病作用的研究,免疫调控及免疫逃避方面研究未见报导。我们前期研究显示:Sjcb2具有降低宿主IgG、IgE、IFN-γ及IL-4和体外裂解IgG作用。据此推测Sjcb2参与宿主免疫调控,可能是免疫逃避分子。本项目拟构建Sjcb2功能失活型尾蚴,观测不同感染组小鼠体内虫体生长、发育及致病差异,分析其对伴随免疫的作用;研究Sjcb2抑制T、Tm细胞增殖、调节Th1向Th2型偏移及下调T细胞免疫机制;检测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类型差异及封闭性抗体;探讨其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及虫体免疫逃避的分子机制。本项目对深入理解血吸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和免疫调控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从免疫调控角度引导血吸虫抗感染疫苗和药物研究向阻断虫体免疫逃避及上调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方向发展,有望突破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瓶颈,为研制高效抗感染疫苗和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课题利用Sjcb2基因失活型尾蚴及正常尾蚴感染小鼠,观测不同感染组小鼠体内虫体生长发育及致病差异;研究Sjcb2对T细胞及亚群的作用和影响;检测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类型差异;研究该分子对宿主免疫调控、抗感染免疫及虫体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课题取得的研究结果:构建了日本血吸虫Sjcb2基因真核和原核载体表达体系,获得了纯化的Sjcb2蛋白和抗Sjcb2抗体;设计与合成了日本血吸虫Sjcb2基因的shRNA体系,构建了一系列Sjcb2-shRNA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了Sjcb2基因的特异和高效的shRNA;用Lentivirus-Sjcb2-shRNA-641慢病毒载体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Sjcb2基因失活型尾蚴;通过建立日本血吸虫动物模型,检测了 Sjcb2基因失活型尾蚴的致病情况及对感染动物免疫调节的影响与作用,与正常尾蚴感染小鼠比较,Sjcb2基因失活型尾蚴感染的小鼠其致病性明显减弱:肝肠虫卵肉芽肿形成明显减少,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减虫率为36.11%,减卵率为48.17%,虫体发育滞后,有未成熟虫体。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免疫应答的作用如下:与正常尾蚴感染组比较,Th1/Th2比值和Th17/Treg比值下降,Th1向Th2型偏移延迟,Th17细胞数量显著性减少;IgG1水平下降, IgG2水平升高, IgG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IgE抗体水平显著性升高;IFN-γ显著性高于正常尾蚴感染组,而IL-4、IL-17、 IL-6、IL-23、IL-10及TGF-β等CKs均显著性升高,但升高水平均低于正常尾蚴感染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IL-1、IL-8及TNF-α等CKs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jcb2基因失活型尾蚴感染小鼠有明显的抗再感染和伴随免疫的作用,抗再感染率达75% ;免疫应答类型仍以T细胞为主,对B细胞数量和免疫应答无明显作用与影响。该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①Sjcb2基因失活型尾蚴的活性比正常尾蚴低,体外浸染时间不宜过长;②基因失活率只能达73%左右,且在不同尾蚴间存在基因失活程度的差异。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该项目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SCI收录),国内核心期刊5篇;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论文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4人已毕业,2人待毕业),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1人已毕业,1人待毕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猪流感H1N1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
TXNIP促进HCV复制与逃避宿主固有免疫的机制
MDSCs在血吸虫免疫逃避和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与机制
EBV通过立早蛋白Zta调控IFNGR1逃避宿主免疫清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