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都市阴影区效应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演化机理及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113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孙东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叶尔肯,刘春腊,朱鹤,刘海猛,康蕾,党丽娟
关键词:
空间演化大都市阴影区区域发展区域差异大都市区
结项摘要

Metropolitan shadow area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ts negative effects not only inhibition the growth of the shadow area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enter. This project will study the effect, spatial evolution mechanism,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Beijing,Tianjin’s metropolitan shadow area and the model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The project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Firstly, the Beijing and Tianjin to Hebei’s negative effects, and it produces barriers to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Secondly, Use of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use a variety of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1978-2014 in the Beijing and Tianjin metropolitan shadow areas spatial recognition, and analysis its spatial evolution mechanism; Third, combined with references, field research and so on to analysis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 Final, proposed the model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This study has bot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geography, but also directly to the need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大都市阴影区是区域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其负面效应不仅会抑制处于阴影区中的城市(县、镇)成长,也不利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本项目拟对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效应、空间演化机理、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其目的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首先分析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对周边区域(河北)产生的袭夺效应以及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的阻碍;其次,利用相关统计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1978-2014年京津大都市阴影区进行空间识别,探究其空间演化机理;第三,结合文献分析,利用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解析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机制,提出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最后,基于大都市阴影区视角解读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已明确定位为国家重点要实施的空间战略。因此,本研究既具有经济地理学理论意义,又直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对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效应、空间演化机理、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对周边区域(河北)产生的要素袭夺效应及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的阻碍。其次,利用相关统计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断裂点模型、K-means聚类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1980-2014年不同年份的京津“大都市阴影区”,并描述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的西北和西南两翼,自然本底条件和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津大都市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文献调查,利用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解析了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与长期固化,则与京津及外围地区之间长时期以来采用背离型互动战略直接相关。此外,京津在产生强烈极化效应的同时,并没有对其阴影区进行实质性的反哺,产业发展要素反而扩散至全国其它地区,如国内其它的一些大都市,或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区等。最后,提出京津大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认为用政策的干预推动京津向河北进行要素扩散,河北也应积极主动对接京津的要素外溢,才能够真正的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孙东琪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北部湾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低碳效应及规划研究

批准号:5176800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覃盟琳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耦合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

批准号:5140802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晶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非基本公共服务业空间响应机理及空间优化研究

批准号:4177112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吴殿廷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大都市异质性空间的网络化发展模式研究

批准号:5137836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童明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