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摩擦和贸易成本如何影响中国的国内和国际消费风险分担?- - -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20312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郭美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PaulBergin,陈仪,白成太,周宙
关键词:
金融摩擦分层贝叶斯模型消费风险分担区域发展贸易成本
结项摘要

Since 1978, China has grown in a terrific speed, and has built a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These two facts predict an improvement in the intra-national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and welfare. The literature, however,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regional risk sharing levels. Why? This project studies how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rade costs in the intra-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influence the risk sharing across provinces/regions in China and across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ased on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irst, we test the regional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during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using a traditional method -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and income. Second we develop a formal model to identify if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rade costs can explain the failure of complete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under three different cases, and analize how decreas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rade costs affect the domestic risk sharing in China. Furthermore, we derive empirical models to estimate the the dynamic pattern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rade costs that China encounters. Addtionally, we estimate how much China, Factuary of the World, contributes to the international risk sharing. Finally, we conclude and recommend related policie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 improvement.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增长,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渐紧密,预示着中国整体消费风险分担和福利水平也应该得到提高。但是现有文献发现,中国省际和地区间的消费风险分担有恶化趋势。为什么?本项目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比较分析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金融摩擦和贸易成本对中国国内(省际/地区间)和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首先从传统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来检验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地区间的消费风险分担的程度。然后,通过构建三个不同案例下的理论模型,探讨金融摩擦和贸易成本两因素能否用来解释不完全风险分担,分析国际金融摩擦和贸易成本的下降如何影响国内的风险分担。进一步,推导相关的计量模型来估计中国面临的国内与国际金融摩擦和贸易成本的动态变化。再次,估计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为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所做出的贡献。最后综述并提出相关的区域发展和金融市场完善的政策建议。

项目摘要

随着中国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随着中国与国际金融商品市场的紧密联系,中国整体消费风险分担和福利水平应该能够提高。本项目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估计和分析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金融摩擦和贸易成本对中国国内(省际/地区间)和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首先从传统消费增长和收入增长的关系来分析中国地区间的消费风险分担动态变化。参考Sørensen等(2007),Kose等(2009),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1980年到2011年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对我国各区域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我们发现中国的平均消费风险分担水平较低(风险分担系数在0-0.8之间)、波动大。国内风险分担呈波动性下降趋势,而国际风险分担是呈W型(在1999年到达高位后下降,2006年后又逐步回升)。国内和国际风险分担都呈现出区域异质性,中东部比较相似,西部完全相反。2002-2011年间以FDI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市场促进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进行平滑消费,却阻碍西部地区的风险分担。同时,我们检验了以商品贸易为代表的国际商品市场对中国各区域家庭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发现农村地区的国内消费风险分担相对平滑,且比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显著高,2000年后两者差距拉大。城镇家庭的国际国内消费风险分担呈U型,2000年低谷后稳步上升。沿海城镇家庭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在97年后一直比国内消费风险分担高,2005年后两者收敛。再次,我们参考Anderson and van Wincoop (2003),Fitzgerald(2012)和Guo (2015)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推导出产品贸易的重力模型,用2002和2007年70个国家和中国30个省市的制造业的贸易和产出数据估计中国各省市面临的国内国际金融摩擦和商品贸易成本,我们发现中国各地区面临的国内金融摩擦我们发现中国各地区面临的国内金融摩擦比国际金融摩擦要高,消费风险分担少的地区消费波动性也越高,而且国内贸易成本下降幅度没有国际贸易成本下降得多。据我们了解,本项目是第一个分析和比较中国各省市的国内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文献,同时也是第一个估计了中国的国内国际金融摩擦和贸易摩擦研究,为以后研究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区域不平等和一体化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郭美新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何影响了国际贸易流量?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

批准号:7127316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鲍晓华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汽车的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批准号:7160315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周晓岚
学科分类:G0309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能源消费周期波动研究:基于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批准号:7120323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吴利学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中国家庭消费风险分担的实证衡量、福利影响与政策研究

批准号:7140306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来特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