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跨区服务的形成机制和技术外溢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80303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方师乐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苏柱华,王佳友,杜园园,朱西湖,史新杰,高叙文,王文亭
关键词:
形成机制农业机械跨区服务技术外溢空间计量经济学
结项摘要

From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geography to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from “migration rush” to “the world is flat”,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is one with fighting against “distance tyranny” and pursuing “spatial scale”.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regional-service happened in China is one classical case. This project is to empirically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pillover of this phenomenon under mainstream economic theory and China’s development history in economy, resource and institution. The study includes: (1)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regional-service with the structure of club theory. (2)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with dual economy model and city-level data, and discussion of macro factor which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interregional-service. (3) From micro and demand perspective, whether non-agriculture employment stimulated interregional-service, using data from Rur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s and investigation. (4)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echnical spillover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regional-service an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through space and time, us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is project is innovative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regional-service and its impact.

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从“民工潮”到“世界是平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反对“距离专治”的斗争史和不断追逐“空间规模”的奋斗史。中国农机跨区服务就是一个经典案例。本项目拟在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结合中国农机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条件、资源禀赋和制度安排的变化,实证研究跨区服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内容包括:(1)在俱乐部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中国农机跨区服务的形成机制;(2)利用市区级数据,构建可计量的城乡二元理论模型,分析城镇化对于农机化的拉动作用,讨论形成农机跨区服务的宏观因素;(3)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和项目组调研数据,结合农户模型,在微观层面研究就业非农化是否从需求端引致了农机跨区服务;(4)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算农机跨区服务是否对粮食产量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并研究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本项目对于深入理解农机跨区服务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有一定的创新。

项目摘要

本项目通过对农机跨区服务的深入剖析,结合中国特有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城镇化的发展历史,从理论和实证上回答了有关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如下3个关键性问题:(1)在人多地少、土地极度细碎化的资源禀赋约束下,中国为何能够发展农机化?(2)中国的农机化分别走过了小型化和大型化阶段,那么是怎样的因素引致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变迁?(3)中国的农机跨区服务是否会导致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出的空间外溢性?这种现象又怎样和中国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地理特征相统一?简而言之,就是回答农机化为什么会发生?以何种方式实现?以及有何影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得出的重要结论如下:.(1)在对中国农机化发展历史详细梳理的基础上,项目组认为中国的农机化发展受益于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宏观层面利用地级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短期内城镇化和农机化是竞争关系;但从长期来看,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正向关系。微观层面利用2011—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增加了农户的农业机械支出。.(2)本项目在俱乐部理论的框架下指出,农机跨区服务的本质是农机在中国成为了俱乐部商品。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中国一样幅员辽阔、基建完善、耕地极度细碎化的国家,这些都是农机成为俱乐部商品的必要条件,因此农机跨区服务是中国特色农机化的时代产物.(3)农机跨区服务已经改变了中国粮食生产方式,这种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存在是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体现。大规模的农机跨区服务必然导致农业机械化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这种效应表现为农机化水平不仅作用于当地的粮食生产,也对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产生辐射作用,实证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说。.总体而言,本项目从实际现象出发,运用主流经济学分析工具将现实理论化、模型化,最后又通过实证分析将理论与现实统一,从而加深了对于中国特色农机化实现路径以及农机跨区服务的形成机制和技术外溢的认知。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方师乐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转基因技术、农业机械化与中国棉花生产安全

批准号:7177315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乔方彬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国际性无形技术外溢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研究

批准号:7130214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蒋仁爱
学科分类:G02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

批准号:4077105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林彰平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研究

批准号:7140324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陈国亮
学科分类:G03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