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市场本身是否具有"免疫机制"使其生存?在一个以保护现存股东利益为中心的公司治理下,未来股东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在一个产权保护还很弱的经济环境中,中小股东如何避免自身利益被控股大股东掠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们的关注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公司治理上,而是去追寻一种能超越公司治理结构的治理机制,这些机制对一个不发达资本市场的保护、未来股东利益的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维护能起到防线的作用,分析师机制就是其中的一道防线。但由于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承担的信息媒介角色,使得分析师作为治理机制的功能长期被人们忽视。为唤起人们对分析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意识,本项目从分析师跟进与公司内部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研究,寻找分析师对公司内部人行为约束作用的证据。这一证据的提供既向人们表明分析师不仅能降低信息不对称而且能参与公司治理,同时也为制度建设者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项目旨在考察新兴资本市场中财务分析师能否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在研究内容上,拟考察分析师跟进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在研究工作和成果体现上,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向国外内期刊投稿5篇,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4-5篇论文。.我们严格地执行了研究计划:参加了3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国际学术会议;向国际期刊投稿论文1篇,国内期刊投稿论文5篇。目前论文状况是: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上各发表论文1篇,共3篇。其中1篇获得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篇投稿国际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SSCI)已处于终审修改状态;1篇投稿国内权威期刊待审;3篇工作论文。不足的是,论文发表数量暂时低于预期,但在后评估前会达到预期目标。.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首先,本项目检验了中国分析师对信息认知的能力,研究发现分析师对信息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存在着过度反应。这一发现为分析师有能力发挥监督职能的论断提供了间接证据。其次,本项目考察了分析师跟进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进对线下项目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对线上项目盈余管理有促进作用,且分析师跟进人数的增加会促使公司盈余管理向线上项目转移。此外,我们发现国际会计准则的采用没能提升分析师机制的约束效力。再次,本项目考察了分析师跟进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进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并且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具有替代效应。在控制权低于50%的情形下,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会损害公司价值,但分析师跟进会降低损害程度。最后,我们考察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与盈余管理以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越准确,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并且公司股票市场回报越高。这一证据暗示了分析师约束效力与其能力有关。.本项目科学意义在于:以实证证据支持了分析师在资本市场“天然”地发挥着外部治理机制作用;阐释了管理层行为空间以及先进制度对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机理。宽广的行为空间有助于管理层逃避监管,与制度基础不配比的先进制度不能增强外部治理机制的监督效力,因此先进制度的引进需考虑其对管理层行为空间的影响;揭示了分析师机制具有替代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效应,以及分析师机制能够抑制“新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损害的可能和程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情境下财务分析师市场角色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为动因及经济后果问题研究
财务分析师信息转换机制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财务行为与治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