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使用城市叙事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来组织城市空间的方法,并以我国历史城区为例,来探讨这一方法在当前历史城区改造中的应用。.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定量实证研究,提出一种综合城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从而使城市空间形态更加适合本地的生活形态、文化传统和观念习俗,并有助于建立城市的整体文化特征。.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一,通过建立基于定量分析的叙事数据库实现城市叙事资源的量化;二,通过对城市空间中的叙事资源在点、线、面三层次的分析,将城市叙事问题与空间形态问题综合研究;三,通过重点案例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提出基于叙事空间组织和调整的多策略比较,使其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城市设计方法。
《华盛顿宪章》明确提出保护、保存和修复历史城镇和城区,并提出了“历史城区”对城市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国古代城市有破旧立新的传统,新王朝总要拆毁旧城建立新城,因此中国传统城市的记忆常常是断裂的,长期建立的城市氛围也常常被轻易割裂掉了。. 本课题研究即是从“历史城区”出发,对历史城区的叙事环境进行量化分析。本量化研究包括三个模块:历史城区叙事数据库;历史城区叙事系统的量化分析;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空间认同度评价研究。在第一模块,我们从地标点、路径线、街区面这三个主要空间认知元素着手,收集并建立叙事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了城市的历史、事件、人物、民俗,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如道路、重要建筑等等。这是我们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我们亦在这一部分从城市叙事空间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两个方向进行理论研究。. 在第二模块,我们在前期建立的叙事数据库基础上,运用和测试了空间句法、地图叠加法等方法来对南宁历史城区的叙事空间环境进行了量化分析,包括物质层面叙事环境、非物质层面叙事环境和心理层面叙事环境的量化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南宁历史城区现代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具有叙事性和地方文化性中低等级的传统街巷正在不断的遭到侵蚀,但同时历史城区在南宁城市中的可理解度较高,具有勾起公众回忆的潜质,我们需要从空间的角度对南宁历史城区叙事环境进行调整和建设。. 在第三模块,我们从认同度出发,对南宁历史城区叙事环境进行评价。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公众对南宁的叙事资源非常关注,保存原貌的实体空间对于公众认知更有帮助,但南宁历史城区中也存在现实空间与其发生过的事件脱节的情况。这在整体上会导致城市叙事资源的降级,这一问题亟待整体有序的叙事性规划。. 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是基于叙事认知和空间认知,通过多学科交叉、量化研究和形态分析,来探索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律、特征和内涵。对于城市设计学科而言,量化研究通过引入叙事系统理论,利用定量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对空间结构和形态的科学分析,开拓研究新视角,与城市设计进一步结合,也提供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和保护城市文化,而且可以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城市空间形态更加适合本地的生活形态、文化传统和观念习俗,同时有助于建立城市的整体文化特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历史城区辨识、评估及保护设计的相关方法研究
历史城区交通空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方法研究
沉积盆地热历史定量化研究及其应用
地球热历史的非线性参量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