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NCEP/NCAR和ECMWF再分析资料比较分析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夏季风、东亚热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气候学意义上的环流特征异同,重点分析风场(流场)结构配置的差异,得出各子系统风场结构差异的特征指标,用以区分和描述各子系统的典型风场结构特征;利用结构差异特征指标定义各子系统逐年的影响域,根据季风各子系统影响范围建立逐年的影响域指数序列,包括南亚夏季风东边界,东亚热带夏季风西边界和北边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西边界和南边界;分析各影响域指数系列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联系,初步分析这种联系的可能机制。
项目组完成了原计划的研究任务,共完成标注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19篇,已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论文14篇(其中3篇SCI/SCIE收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亚洲夏季风子系统风场结构配置的差异性特征,定义了五个指数:南亚夏季风核心影响域东边界指数(SAEI)、东亚热带夏季风核心影响域西边界指数(EATWI)、东亚热带夏季风核心影响域北边界指数(EATNI)、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核心影响域西边界指数(EASWI)、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核心影响域北边界指数(EASNI),这些指数能较好地表征夏季风核心影响域的平均边界位置。(2)分析了上述指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夏季降水的关系。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亚夏季风核心影响区域向西收缩;而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夏季风核心影响区域均向东、向南收缩;但近些年来亚洲夏季风子系统影响域的这种变化趋势趋缓。(3)研究了亚洲夏季风子系统核心影响域的年际变化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当EASNI偏低、SAEI偏低、EASWI偏高时,西南地区东部夏季出现洪涝的可能性大,反之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大。(4)另外揭示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在恢复增强的新事实。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夏季亚洲大地形双加热的变异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影响和季风爆发预测
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热带海温与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协同变化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