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珠江口外海底峡谷内底形沉积结构与形成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66002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1.00
负责人:王大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Matthieu Cartigny,张汉羽,赵芳,白宏新
关键词:
海底峡谷浅剖地震沉积学AUV深水底形
结项摘要

The one of focus on bedforms mechanism is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mechanisms which show differen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spatial scale and fluid type. The submarine canyons out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the north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urbidity currents, bottom currents and internal waves and where developed different-scales, multi-levels bedforms, are the idea place to analyze the bedforms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lve coupling effect. In this study, the different vertical resolution data including meter-scale 3D seismic data and decimeter-scale AVU sub-bottom profile data will be combined to integrate their advantages of horizontal continuity and vertical resolution. The data will be analyzed to shape the fine features, quantitative identify type and get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sequence of the bedforms from the seafloor to the internal part using seismic sedimentolog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e hydrodynamic process of seafloor sediments in suspension and deposition will be simulated by the deposition dynamics simulation. The emphasis of simulation are how to realize the coupling of turbidity currents, bottom currents and internal wav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occurrence time, location and frequency. It is the purpose to reveal th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and evolution sequence of bedforms and to build a deposition kinetics model within the deep-water canyon where the source of supply was sufficient. The conclusion will be of benefit to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deep-water engineering, seafloor instability and marine geological hazards.

不同发生频率、空间规模、流体类型的形成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底形成因机理的争论焦点之一。南海珠江口外海底峡谷区受到浊流、底流和内波共同影响,发育不同尺度、多级别的深水底形。该海底峡谷区是分析底形特征、解析多种机制耦合作用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将垂向分辨率分别为米级的3D地震数据与分米级的AVU浅剖数据结合起来,整合各自的平面连续性和垂向高分辨率的优势。首先,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与方法,从海底面开始深入到底形内部,精细刻画底形特征、定量划分底形类型,获得底形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序列;其次,辅以沉积动力学模拟,重点考虑发生时间、地点、概率等因素,将浊流、底流和内波等水动力过程耦合起来,模拟海底沉积物颗粒的悬浮及沉积过程;最终,试图揭示物源供给充足、深水海底峡谷内底形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建立一个深水海底峡谷内底形成因的沉积动力学模型,为深水工程、海底不稳定性及海洋地质灾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研究将垂向分辨率分别为米级的3D地震数据与分米级的AVU浅剖数据结合起来,整合各自的平面连续性和垂向高分辨率的优势。南海珠江口外海底峡谷区受到浊流、底流和内波共同影响,发育不同尺度、多级别的深水底形。不同发生频率、空间规模、流体类型的形成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底形成因机理的争论焦点之一。研究表明,C14峡谷宽度为1.5-3.7 km,长度约为27.9 km。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沿下坡方向将峡谷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峡谷口4个部分。上游的海底非常陡峭,发育6个海底滑坡,水深750-950 m,坡度约2.76°。中游河段发育深达30m的侵蚀沟槽,水深950 m,水深1180 m,坡度减小到2.32°。下游主要发育由块状搬运沉积物填充的冲坑,水深1200-1300 m,平均坡度接近1.3°。峡谷口在水深约为1400 m,发育一系列近似平行的线性侵蚀。沿着峡谷中泓线观察到一列七个周期阶坎。周期阶坎表现为平缓的迎流面、半圆形到新月形陡峭的背流面。周期阶坎波长从851 m到3373 m,平均值为2072 m;波高4.7-172 m,平均值56 m。迎流面坡度为0.54°-2.14°,平均坡度为1°。背流面坡度为2.1°-4.83°,平均坡度3.4°。最大的周期阶坎S5出现在水深为1190 m的峡谷下游,其波长为3373 m,波高为172 m。结果表明,各周期阶坎的不对称系数Ay和宽深比W/D值随坡度的减小而增大,坡度越小,周期阶坎的不对称性越大。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以推进对斜坡限制型海底峡谷微观形态的理解。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6

王大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87432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86103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0849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40108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0102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0085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7611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089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7179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0194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7100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57114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57604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7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70211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02005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20139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06028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901379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南海珠江口外海底峡谷构造地貌,沉积特征及形成演化分析

批准号:40806023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丁巍伟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南海北部珠江海底峡谷现代沉积过程研究

批准号:4110604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韩喜彬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现代海底峡谷内侵蚀地貌、沉积充填及其对峡谷演化的指示意义

批准号:4187606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西双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南海环流的斜压与底形综合效应研究

批准号:49476279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王文质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