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小麦族中,含StH基因组组成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一些重要的形态性状,如颖、外稃、每穗轴节着生小穗数等均存在明显差别。含相同StH基因组的物种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境,在分类上常被组合到不同的属中。为探讨含StH基因组小麦族植物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StH基因组变异和分化,本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比较、种间杂交及繁育资料、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讨:(1)StH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化;(2)StH基因组物种的二倍体供体及母本来源;(3)地理隔离对StH基因组分化的作用。为小麦族StH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多倍体的起源与演化研究、以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年来野外考察四川、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地,收集和保存披碱草属16种365份和近缘属12属106种1100份种子。研究了4个种间杂种F1染色体配对,表明披碱草属物种所含的StH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4个属间杂种F1染色体配对表明:同一地理分布的披碱草属物种与其二倍体供体的基因组同源性较高,来自于北美和亚洲的StH基因组物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进行了12个物种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证明披碱草属物种含StH基因组组成,但无法区分StH基因组的变异和分化。分析了24个种ITS、trnL-F、CoxII、Acc1、DMC1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形态不同的披碱草属物种含有相同的StH基因组;(2)不同地理分布的含StH基因组物种发生了遗传分化;(3)StH基因组物种母本来源为St基因组;(4)不同St基因组供体参与了StH基因组物种的形成;(5)亲本供体不同以及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得含相同StH基因组的物种出现较大形态差异。在《BMC Evol Biol》、《PLoS ONE》、《Genes Genom》、《Biochem Syst Ecol》等发表论文21篇,SCI收录16篇。培养博士5名,硕士5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金石农1号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不同初始虫口密度赤拟谷盗成虫危害对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研究
小麦族拟鹅观草属分子系统发育与基因组分化研究
小麦族仲彬草属植物P基因组的地理遗传分化研究
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高原适应性基因组遗传变异研究
小麦族植物St、Y、P、H基因组间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