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族天然杂种的起源及优异种质创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7030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张海琴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瑞武,刘松青,张昌兵,杨财容,龙丹,叶美金,谭露,于正豪,陈晨
关键词:
资源评价牧草种质创制天然杂种起源
结项摘要

Plants in Triticeae have important economic values. It contains not only grain crops such as wheat and barley, but also many important pastures. Elymus sibiricus, E. nutans, Leymus secalinus are important forage species in alpine area of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nd Qinghai Tibet plateau. In Hongyuan, Sichuan, we found a series of natural hybrids with tall plants, abundant leaves, tiller number, long green period and barren. The longer period, the hybrid can exhibit resistance advantage (tolerance, weeds resistant). How are these natural hybrids formed? What is the role of natural hybrids in the formation of Triticeae species? How to effectively use natural hybrids with good herbage traits? In this study, we use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distant crosses, karyotype analysis, genome composition analysis,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DNA sequence analysis to study: (1)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hybrids (chromosome number, genome composition); (2)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tural hybrids; (3) the role of natural hybrids in the formation of Triticeae species; (4) to improve the natural hybrid and create new herbage germplasms with good herbage and high fertility.

小麦族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包含了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许多还是重要的牧草,如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赖草等是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重要的组成牧草。在四川红原,我们发现一些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分蘖多、绿期长、耐瘠薄的天然杂种。年限越久,杂种越能表现出抗性(耐瘠薄、耐杂草)优势。这些天然杂种是如何形成的?天然杂种在小麦族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如何?如何有效利用具有良好牧草性状的天然杂种?本项目针对川西高原发现的一系列天然杂种,通过形态学比较、远缘杂交、核型分析、染色体组组成分析、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DNA序列分析(细胞核基因、叶绿体基因)等方法探究:(1)天然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数目、基因组组成);(2)天然杂种的起源及形成机制;(3)天然杂种在小麦族物种形成中的作用;(4)改良天然杂种,创制牧草性状好、育性高的牧草新种质,为选育牧草新品种奠定材料基础。

项目摘要

小麦族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包含了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许多还是重要的牧草,如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赖草等。这些牧草是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重要的组成牧草。在四川红原,我们发现一些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分蘖多、绿期长、耐瘠薄的天然杂种。年限越久,杂种越能表现出抗性(耐瘠薄、耐杂草)优势。本项目通过形态学比较、远缘杂交、核型分析、染色体组组成分析、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细胞核基因、叶绿体基因),对我国川西北高原发现的小麦族天然杂种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了杂种的起源和形成机制,并从中选择牧草性状好、育性高的杂种后代优良材料,为牧草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本项目鉴定分析了10份披碱草属天然杂种、57份鹅观草属天然杂种、2份曲穗草属天然杂种、3份仲彬草属和曲穗草属的天然杂种、43份鹅观草属不育植株上发现的天然杂种。杂种鉴定和起源相关研究内容发表学术论文4篇(2篇已接受发表),其中包括植物学经典杂志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和生态学杂志Ecology and Evolution,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 以本项目为基础,项目主持人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已公示)。新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小麦族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等相关研究学术论文11篇(标注项目编号的文章),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通讯作者7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选育国审牧草新品种1个(川西肃草),2个新品系进入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做国际、国内大会专题报告2次。培养或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0名,其中毕业博士2名,硕士12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3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DOI:10.11949/0438-1157.20201260
发表时间:2021
4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DOI:10.13545/j.cnki.jmse.2020.03.008
发表时间:2020

张海琴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90105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67033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阿月浑子杂种胚败育机理及优异抗病杂交种质构建

批准号:3107060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路丙社
学科分类:C1611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DREB1A基因及小麦抗旱种质的创制

批准号:3156039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柳娜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利用普通小麦-冰草异附加系5113创制携带高产、抗病等优异性状新种质

批准号:3180134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清峰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小麦族种质资源的研究

批准号:38870077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王世金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