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发展经由多个阶段:由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常增生,进一步到原位癌,最后发展成癌。对那些会进展到浸润性疾病的口腔癌前病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由于目前缺乏能准确评估口腔癌前病损恶变潜能的指标,无法确定哪些癌前病损需要采取侵袭性的干预措施来阻断癌变的发生。口腔白斑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前病损。对口腔白斑的全基因组研究有助于发现能有效界定口腔白斑恶变潜能的新方法。由于唾液直接与口腔黏膜接触,口腔黏膜的脱落细胞以及它们的产物在全唾液中均能检出。本研究拟采用基于芯片技术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口腔白斑患者、口腔癌患者以及正常人的唾液和组织标本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析,以期能在阶段性的DNA改变中发现能有效预测口腔白斑癌变风险的标志物,同时评价唾液和组织块在进行全基因组分析时提供的信息是否具有等同性,从而为唾液检查在口腔癌前病损患者中的运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如何区分高危的和低危的口腔癌前病损是现阶段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目前,上皮异常增生的存在以及其严重程度仍然是评价口腔癌前病损癌变风险的金标准。这种诊断方法对于伴有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病损和原位癌的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对伴有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癌前病损,其预测准确性相对较差。本研究拟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对不同阶段的口腔白斑患者的唾液进行分析,以期能在唾液中发现能有效预测口腔白斑癌变风险的标志物,同时评价唾液和组织块在进行基因产物分析时提供的信息是否具有等同性,从而为唾液检查在口腔癌前病损患者中的运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我们采用miRNA芯片对稳定的白斑和癌变白斑患者组织中miRNA的表达谱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在患者唾液中对一些目标miRNA的表达进行了验证。结果我们发现具有不同恶变潜能的白斑病损组织中miRNA的表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miRNA的表达差异在患者的唾液中也能检测到。该研究结果提示:唾液中含有大量与口腔疾病相关的基因产物,对口腔癌前病损患者的唾液进行研究分析极有希望发现能预测口腔癌前病损癌变风险和早期诊断病损恶变的标志物。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开发唾液检测提供实验依据,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对口腔癌前病损和口腔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口腔白斑癌变的miRNA表达模型
口腔白斑癌变过程中DNA损伤信号通路相关lncRNA的筛选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口腔黏膜白斑癌变lncRNA表达谱的构建及其对PDPN过表达的调控
人口腔粘膜白斑P53抗癌基因与其癌变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