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基于中国企业创新乏力的现实,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采取突破性创新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全球性的产业领导力。研究分为五个模块。一是突破性创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机会分析。二是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战略管理。三是突破性创新组织管理与领导力。四是突破性创新的国际标准竞争。五是突破性创新的外部环境研究。课题的目标是探索突破性创新的规律,寻找如何管理突破性创新的手段,研究支撑突破性创新的政府支持手段。这一研究将促使中国企业告别渐进和模仿创新方式,通过自主的突破性创新,实现全球产业领导力。
一..研究的产出.这是国内第一次对突破性创新进行重点的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截止到2013年12月,该课题在各类刊物上共发表(录用)了27篇文章,外文期刊11篇,其中SCI检索1篇、SSCI检索6篇;国内核心期刊14篇,专著2部。所载刊物在国内外均具有影响力,并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二、取得的主要或突出学术创新.1.对突破性创新发生规律的研究。该课题首次发现并证明突破性技术倒U形演化轨迹,将经典A-U模型推向技术前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学术创新。明确了突破性技术的知识基础和研发合作特征。.2.研究了从科学技术开发到突破性创新的路径。我们用小世界复杂网络和随机网络建模方法,利用文章关键词、作者和引用情况建立了知识合作网络,对近十年创新领域的动态发展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利用小世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能够找出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核心专家及其突出贡献,我们还以纳米领域研究领先的前20家大学为研究对象,发现目前纳米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个科学推动而不是技术拉动。.3.我们研究了全球化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积极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有利于中国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有利于我国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嵌入全球产业链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企业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发生的。.4.我们还研究了全球战略联盟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发现企业采取合资的方式进行战略联盟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知识基础对联盟方式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数十次调研工作,在IT、通信产业,对联想、微软、中兴、诺基亚等进行调研。在家电、显示行业,对格力、海尔、TCL、华星光电等企业进行了调研。在研究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我们还利用现有的美国专利数据库,论文库,进行创新网络的分析。.三、国际合作情况。课题组成员依托该课题积极开展学术国际合作交流,其中出访11次,包括美国、日本、丹麦、荷兰、俄罗斯、德国、南非;邀请国外学者来华交流多次。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加深了研究成果的国际认可度,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四、人才培养情况:本课题共培养了4位博士后,4位博士研究生与1位硕士生。.五、政策建议与实践等。许多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创新性,相关论文在国内外发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战略研究
我国技术创新特征与创新驱动生产率进步机制研究:突破性创新、渐进性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
机械产品突破性概念创新设计机理研究
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全球化与经济增长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