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乡村转型中空间与“人的城镇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47828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5.00
负责人:范凌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耀志,周静,张振龙,于淼,杜荣华,刘雅洁,毋志云
关键词:
等级logistic模型人的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乡村转型苏南
结项摘要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apid urbanization, rural area in southern of Jiangsu entered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period during its developing history. Rural space restructuring and social changing are two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which are the continuous process of interaction. A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social changing,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s inevitably influenced and divided by sp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Space Urban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bound to affect China's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rural area. This study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and has a diachronic analysis 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spatial evolu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and basic rules before and after rur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study superimposes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on intergarl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 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pace effect,revealing the coupling rule of "space urbanization"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and exploring a new way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farmers'urbanization fron the aspect of space planning and space policy. The resear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pace urbanization and the population's urbanization at the micro level , but also provides a solid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guiding the country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and offers experience and cases for other areas.

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苏南乡村进入了历史上的快速转型期。乡村空间重组与社会变迁是表征乡村转型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是交互影响的持续过程。"人的城镇化"作为乡村社会变迁的特征之一也不可避免地被空间所影响与分化。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的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是否协调发展势必影响到中国城镇化"质量"与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构建人的城镇化理论研究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转型前后人的城镇化与空间演变过程、演变特征、影响要素与基本规律进行历时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叠加整体层面、个体层面人的城镇化程度与空间效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的耦合规律,从空间规划、空间政策层面探寻提高农民城镇化程度的新途径。研究提升了微观层面空间与人的城镇化相互作用的理论认识,为苏南乡村规划实践提供指导,也为其它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与案例示范。

项目摘要

项目背景:随着乡村社会经济转型,乡村空间重组与社会变迁是交互影响的持续过程。“人的城镇化”不可避免地被空间所影响与分化,但发展质量总体不高、各维度间进展效率不佳、各空间类型间均衡性不强,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人的城镇化”虽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但微观“点”上实证测度与评价、空间对“人的城镇化”影响机制研究成果较少,亟待开拓。.主要内容:(1)解析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时空特征、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2)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微观层面“人的城镇化”理论研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3)基于分析框架,通过典型案例实地调研,解析了不同类型乡村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中居民的生活转变特征。(4)通过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乡村转型过程中空间与“人的城镇化”相互作用机制及耦合规律。(5)从空间优化、政策保障层面提出提高农民“人的城镇化”程度的对策。.重要结果:(1)随着乡村空间转型,苏南农民“人的城镇化”呈现“苏南模式时期的就地非农化——新苏南模式时期的被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时期的渐进市民化”的不可逆转发展规律。(2)苏南农民已具备一定城镇居民特征,整体处于“半”城镇化状态,但不同维度间“人的城镇化”进展不平衡。(3)“人的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建设发展不协调,“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乡村地域空间分异、农民群体差别、农民个体差异。(4)空间区位、配套设施等是影响农民“人的城镇化”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要素。.科学意义:研究重在解读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时空特征与机制,解析“人的城镇化”发展逻辑与程度差异,探究两者相互作用机制与耦合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微观层面“人的城镇化”理论研究,强化了城镇化的社会-空间互动研究,提升了“人的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认识论基础。.取得成果: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在《城市规划学刊》等杂志上已发表该项目署名论文17篇,其中CSSCI期刊和CSCD共8篇,北图核心期刊4篇,合著专著1部,论文成果获奖5次;培养教授1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教学团队带头人3人次,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1人次,攻读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调控研究

批准号:5127831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广斌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转型与重构研究- - 以苏南为例

批准号:41071114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张小林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的乡村生活空间转型及效应研究--以苏南为例

批准号:4150118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李红波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空间利益视角下的乡村空间重组与调控机制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批准号:4130119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丁金华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