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防灾减灾理论研究的生态化倾向愈发突出,将防灾减灾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深入研究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基本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深圳为典型研究区,针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减灾功能网络的空间组织及其规划调控机制展开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人工和自然网络耦合与灾变过程的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减灾功能网络对灾害防治和控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城市生态减灾功能网络的空间组织优化及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对城市生态减灾功能网络的空间模式进行景观生态学解析,提出防灾生态安全格局的建构方法,并对城市生态减灾功能网络及其关键设施布局的适宜性予以评价;最后,依据深圳市生态减灾功能网络和防灾生态安全格局的综合分析,构建"城市-区域生态减灾圈"的空间规划策略框架以及生态减灾的规划调控机制。
课题组经过三年的工作已按照最初的研究计划完成相关研究工作,相关研究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以深圳为对象构建了一个基础数据库;第二方面,围绕城市生态减灾功能网络以及空间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包括功能网络和城市生态减灾功能网络的概念、灾害种类和致灾因子相关性以及有关机理,突发灾害条件下影响居民避难场所选择行为因素分析,城市高密度住区居民应急疏散行为研究,城市减灾功能网络的主要功能、要素构成、理论模型、构建方法等;第三方面,以深圳为研究对象开展功能网络构建及减灾调控方面的实证研究,包括区域生态条件和宏观背景研究,宏观尺度深圳减灾功能网络和生态功能网络构建及相关策略研究,分区尺度的减灾功能网络构建的构建和分析评价研究,深圳防灾社区构建与调控研究等。该项目资助发表13篇学术论文。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调控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基于城市共享的“城市渗透住区”探索研究及相关规划控制导则建立 ——以深圳为例
城市景观格局与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水敏性城市空间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 - 以深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