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是一种平板显示方式,它继承了CRT的优势,还可很好地杜绝CRT的电磁辐射和X射线辐射及LCD 的拖尾和残像。与LCD和PDP等平板显示相比,FED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宽视角、高响应速度、高分辨率、更低能耗等特性。发光材料是FED的核心和关键材料,但通过RGB三基色显示时,色域较小。本项目综合考虑基质化合物晶体结构、稳定性、声子频率、发光中心配位形式、键长、配位数、格位对称性等因素对Ce3+、Eu2+等稀土离子5d能级及发光的影响,结合晶体场理论,设计、合成系列硅酸盐、铝酸盐和镓酸盐等基质发光材料,通过VUV-vis光谱全面认识不同微环境下Ce3+、Eu2+的5d能级重心、晶体场劈裂和Stokes位移,研究低压阴极射线激发下材料的发光性质,理解不同激发方式对Ce3+、Eu2+离子发光和能量传递的影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探索低压阴极射线激发下可扩大FED显示色域的蓝绿光(即青色)发射材料
发光材料是FED 的核心和关键材料,但通过RGB 三基色显示时,其色域较小。为探索低压阴极射线激发下可扩大FED 显示色域的蓝绿光(即青色)发射材料,本项目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合成了Eu2+/Ce3+等具有f-d跃迁的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材料。由于Ce3+离子可作为同一基质相同格位上其他稀土离子f-d跃迁的探针离子,为清楚认识配位环境对Eu2+/Ce3+离子5d轨道能量的影响,首先测定了Ce3+离子在不同基质中在VUV-UV-vis范围的光谱并讨论了不同微环境下的Ce3+的5d 能级重心、晶体场劈裂和Stokes 位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掺杂浓度对Eu2+/Ce3+发光和荧光衰减、能量传递的影响,研究了低压阴极射线激发下材料的发光性质。发现低压阴极射线激发下,Sr8(Si4O12)Cl8:Eu2+有色坐标为(0.136, 0.298)的绿蓝色(青色)快衰减(~0.9 μs)强发射,表明该材料在宽色域3D显示方面的潜在应用。此外,青色发射荧光粉Sr6BP5O20:Eu2+的色坐标(0.162, 0.298)位于传统阴极射线用三基色荧光粉色坐标之外,也能够有效的扩大显示色域。资助项目执行期间,培养出站博士后1名,在站博士后1名,已获学位博士研究生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已获学位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截至目前,已发表标注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43 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8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基于近似L_0范数的电容层析成像敏感场优化算法
Ag-In-Zn-S四元半导体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基于晶体场和电-声作用设计的Ce3+/Eu2+掺杂的新体系潜在闪烁材料的合成和VUV/XEL光谱研究
稀土f-d跃迁及高能光谱的分析研究
过渡金属/稀土离子共掺杂上转换宽带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谱调控
稀土激活的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发光性质
从头计算方法研究稀土材料f-f跃迁光谱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