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其连年大规模的暴发给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湘桂走廊"是褐飞虱前期境外虫源的主要迁入区,也是其迁入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必经之地,明确褐飞虱在该地区迁飞的时空动态和迁飞轨迹,对指导我国主要稻区开展有效防控,降低褐飞虱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项目拟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系统和相关辅助设备开展褐飞虱空中迁飞行为的长期监测,利用探空仪遥测低空气流、气温等参数,结合收集到的高空气象资料和大区环境数据,并综合利用ArcGIS、GRADS、HYSPLIT等空间分析和图形处理软件分析上述研究数据,明确褐飞虱迁飞行为(起飞、成层、定向)及与外界环境因子的关系,找出褐飞虱大发生的预警指标,建立褐飞虱在"湘桂走廊"的季节性迁飞轨迹模型,为其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下,以水稻重大迁飞性害虫褐飞虱为研究对象,在褐飞虱境外虫源早期迁入的第一站广西兴安县设置监测基地,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系统和相关辅助设备,并综合利用ArcGIS、GRADS、HYSPLIT等空间分析和图形处理软件,对褐飞虱的空中迁飞行为、迁飞与天气背景的关系,不同季节的迁飞路线和预测预报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各项研究工作均按合同书完成。自主研发了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初步揭示了稻飞虱空中迁飞行为参数和迁飞高峰期夜间的扑灯节律,尤其是秋季迁飞高峰期的共同定向特征。研究明确了褐飞虱在“湘桂走廊”的时空动态,并对季节性迁飞轨迹进行了模拟;初步阐明了天敌昆虫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的伴迁现象;探讨了褐飞虱的预测预报方法,以上研究结果为褐飞虱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截止2014年12月,标注该基金项目的成果如下:出版1部专著 “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发表研究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1篇;会议论文3篇,其中国际性会议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1名,本科实习生8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迁飞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褐飞虱迁飞行为激素控制的研究
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地磁定向的始发机制研究
不同致害力褐飞虱种群迁飞能力比较及其差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