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敏感带新疆北部为研究背景,重点探讨近300年以来天山北麓中段东起阜康县西至沙湾县,北到克拉玛依市,从山地、绿洲到荒漠系统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作用的历史过程、动态机制及其综合指标体系,揭示系统内部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及其对水资源分配、绿洲稳定性和沙漠日渐扩展的作用特点,预测研究区人地关系演化趋势、提出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以指导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揭示区域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人文影响因素综合指标体系和区域历史地理学科提供实证研究,促进区域地理学学科建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18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因素对塔里木河干流区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研究
天山北麓中段主要湿地环境的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
新疆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纪河流地貌结构及其环境意义
人文因素对城市化海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与控制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