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迁延不愈,部分最后转化为肝癌,但这种炎症→癌症发生"质"变的确切机制不明。最近研究表明:由于ER应激具有促增殖和促凋亡的两重性,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它在上述"质"变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我们推测:ER应激通过UPR通路的激活/抑制贯穿于肝炎→肝癌的全过程,各通路间可能存在平衡和补偿机制。故本项目拟开展:1.采用临床病人和转基因动物的肝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原位杂交、适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UPR通路关键调节因子的差异表达,并找出其中的差异性和规律性;2.通过siRNA技术确定UPR通路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调节因子;3.利用cDNA芯片技术筛选在疾病转化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4.通过制备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对关键靶标进行验证和确认。该研究不仅补充人们对HBV引起的非可控性炎症向癌症转化机制的认识,也为阻断疾病进程和各阶段的针对性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1. 人肝脏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共鉴定蛋白质3130个,其中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2704个,各组间一半以上的蛋白有显著性差异。2. 肝炎/肝癌组织中ER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BIP在肝炎-肝癌各个阶段表达量均有差异,在肝炎和肝癌时表达显著增加。ER应激蛋白MANF在肝炎-肝癌各个阶段表达量均有差异;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而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减少;慢乙肝中MANF 的表达也增加。Hrd1是ER膜定位的泛素连接酶,在HBV感染的早期,Hrd1的表达明显下降,在随着疾病的进展,Hrd1的表达增加。CHOP在肝炎和肝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且定位发生改变。UPR通路基因XBP1、PERK、ATF6、IRE1等在肝肝炎和癌中表达明显增加。3. MANF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对150例肝癌和136例癌旁对照研究发现,在肝癌中MANF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高表达MANF的病人5年生存期明显延长,且MANF对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均有抑制作用。将携带MANF shRNA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并接种裸鼠,然后再瘤内注射重组人MANF蛋白,观察MANF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MANF敲低促进肿瘤形成和生长,而重组MANF蛋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条件性MANF敲除鼠与肝脏cre鼠交配产生肝细胞特异性MANF敲除小鼠,然后诱导肝癌。目前已经产生了F1杂交鼠。4. MANF抑制肝癌的机制:肝癌细胞中MANF与p65在核内共定位,而低分化肝细胞癌中MANF与p65在胞浆共定位。ER应激可促进MANF和p65在核内相互作用,并抑制p65与DNA结合,从而抑制NF-κB下游基因表达。MANF、p65、SUMO1或SUMO2/3在核内能形成p65-MANF-SUMO复合物。SUMO1能增加缺氧诱导的MANF和p65入核,SUMO2/3能稳定MANF和p65表达,提示SUMO化修饰能调节MANF和p65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调控NF-κB通路。MANF和RNF2有直接相互作用,且RNF2与MANF在核内共定位。MANF可剂量依赖性的上调RNF2表达,而RNF2不影响MANF转录。提示RNF2与MANF的相互作用仅发生在蛋白水平。42%的HCC呈现MANF低表达和Hrd1高表达,这种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Hrd1可调节MANF水平,提示MANF水平降低可能与Hrd1激活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LRF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进程中microRNA2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GGPPS调节香叶基化蛋白调控肝硬化向肝癌转化机制的研究
内质网应激蛋白NOGO家族B亚型调控脂质自噬在NAFLD相关肝癌中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