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病毒(ORFV)参与宿主的免疫调节。然而,ORFV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羊痘病毒与痘病毒基因组对比分析鉴定出16个新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病毒的毒力,感染性,及诱导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有关。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其中3个基因(ORFV002,ORFV024和ORFV121),明显影响受NF -κB转录因子家族调节的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研究旨在:1)鉴定ORFV002和ORFV121分子功能以及它们对NF -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2)确定ORFV002,ORFV024和ORFV121干扰NF -κB的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的确切分子机制。本研究结果不仅可能为病毒控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新的疫苗和佐剂靶标,而且通过对以这条途径为靶点抑制NF-κB转录活性的蛋白的深入了解,也可能有助于开发对炎症性疾病和癌症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物。
羊口疮病毒(ORFV)参与宿主的免疫调节,但目前对其调控宿主免疫的相关知识还知之甚少。前期发现ORFV三个新基因002、024和121可能调节NF-κB信号通路,影响受NF-κB转录因子调节的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研究通过RT-PCR、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Co-IP等方法,系统验证了002、024 和121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发现:ORFV 002、024、121编码蛋白均能抑制NF-κB活化,但对NF-κB通路调节的作用位点不同。024作用于细胞质中NF-κB信号通路上游,通过抑制IKK磷酸化抑制NF-κBp65的活化,其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为LAGE3; 121作用于细胞质中NF-κB信号通路中游,直接与NF-κBp65结合抑制NF-κBp65磷酸化和核内转移进而抑制NF-κBp65的活性。002则作用于细胞核内,阻断 MSK1介导的 p65 Ser276磷酸化干扰细胞核内NF-κB-p65和p300的间的相互作用,抑制NF-κB-p65 Lys310的乙酰化进而抑制NF-κBp65在核内的转录活性。002主要通过N端片段发挥活性,其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为S100A4。本研究识别和鉴定了三个有免疫调节活性的新蛋白,不仅可能为病毒控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新的疫苗和佐剂靶标,也可能有助于开发对炎症性疾病和癌症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物。此外,为促进我国羊口疮病毒的基础研究及新型诊断试剂、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本研究还:① 制备并获得22株抗ORFV单抗,其中抗ORFV059抗体A3、G3在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中均能特异性识别ORFV,并有中和作用,为建立检测ORFV的免疫学方法及开发新的疫苗或药物提供可能,两抗体已申请专利。②建立了一种基于ORFV024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实现对ORFV的特异性定性和定量检测,该方法已申请专利。③成功分离两个ORFV中国地理株(NA1/11和HN3/12)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两个病毒株序列均约137kb,含132个预测基因。两毒株间的序列差异较小,可能为同一病毒株经过少量的突变分化而来。系统分析发现与ORFV NZ2和IA82更为接近。本课题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议4人次。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羊痘病毒ORFV119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猪瘟病毒新型细胞受体的鉴定及其介导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山羊痘病毒受体的筛选与鉴定
山羊痘病毒CTL表位鉴定和GLAⅠ-肽结构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