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优质绿色水果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我国西南水果主产区地区季节性干旱逐年加重,农业用水短缺,但同时果园水肥管理粗放,水果品质较差,而且过量施肥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水肥是对水果产量、品质影响最大且可控性最的因素,目前对其的协调机制研究还较少见。本课题在过去果树调亏灌溉技术、水分-品质模型、水肥一体化等研究的基础上,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借助现代精确的测试手段、国际前沿的水分与养分诊断调控理论,进行果园原位动态监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不同水肥供给方式下果树水分、养分高效调控的诊断指标体系与阈值、水肥互作效应与协调机制及土壤深层养分淋溶变化过程,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果园"水分-养分-产量-品质-效益"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果树水肥协调提质最优调控模式,推动西南季节性干旱区果园水肥高效管理,实现"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绿色高效"型果业生产的发展。
水资源的短缺与肥料利用效率低下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研究以双流县红颜冬草莓为试材,采用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在冬草莓各生育期分别设置个水平的亏水处理和个水平的肥料供给。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冬草莓根区土壤水分、养分动态变化、生理生化指标响应及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冬草莓根区土壤水分、养分分别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20~40cm、10~40cm。增加施肥量可有效提高冬草莓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增加灌水量可使土壤水分、养分峰值加深10cm达到40cm。在本试验中水和肥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2)施肥量是对冬草莓叶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施肥量大,叶面积大,且在相同施肥量的情况下,灌水量大的处理,叶面积也相应较大。而叶片含水率则主要受灌水量影响,高水、高肥的处理叶片含水率较大。.(3)各个生育期对照处理的耗水量为1442.86~1810.37m3·hm-2,最低耗水量为986.07~1401.43 m3·hm-2,分别下降31.70%、31.40%、22.60%与15.70%,除对照外最高耗水量为1478.93~2015.71 m3·hm-2,分别上升-9.30%、6.40%、11.30%、2.10%。不同水肥处理下,冬草莓各生育期对照处理WUE为44.90~66.07 m3·hm-2,不同水肥处理下,冬草莓各生育期对照处理NUE为282.15~295.00kg/kg,最高NUE分别为408.18、596.53、659.34、627.96kg/kg,分别比对照提高31.5%、59.9%、66.9%、122.6%。.(4)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水肥管理模式对冬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有所不同。前三个生育期重度亏水+轻度施肥处理下WUEi相对较高,果实成熟期轻度亏水+高度施肥处理WUEi相对较高,全生育期最大值为5.50ìmol·mol-1;WUEn在全生育期采用高肥处理效果最好,苗期、花期、果实成熟期采用重度亏水、果实膨大期采用轻度亏水可有效提高冬草莓WUEn值,全生育期最大值为50.34 ìmol·mol-1。.(5)在苗期采用高肥高水处理可有效提高冬草莓产量,最大值为103.18 t·hm-2,增产10.7%,在花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成熟期则应采用轻肥高水处理,产量最大值分别为139.3、153.99、146.66 t·hm-2。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多熟种植模式的水分生态过程与调控
避雨栽培猕猴桃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提质增效机理与调控参数研究
西南岩溶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调控模式
水肥耦合对干旱区栽培甘草产量和品质的优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