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发生在苏门答腊的巨大地震是全球数字化台网建成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这次地震也造成了广泛的地下水变化。周至台50Hz采样率的水位仪清楚地记录了这次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与附近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的波形完全一致,这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它清楚地表明:井-含水层系统可以作为灵敏的应力/应变仪。.该次地震发生后,中国大陆整点采样所记录的地下水变化中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了阶跃变化,初步分析表明:这些地下水变化幅度并不是离震中越近就越大,离震中越远就越小;而是在一些带状区域内变化幅度大,带状区域外变化幅度小。本项研究,将在广泛收集苏门答腊地震引起的地下水变化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客观性论证和归一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这种地下水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地下水变化的空间分布能否提供一种了解活动地块是否存在的证据、从而成为研究活动构造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并为未来地震提供地点信息的可能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地下水变化—深入探讨大地震引起地下水变化作为大陆地块活动性研究的辅助手段
汶川地震引起的地下水热量运移特征研究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活动地块的非震形变与强震活动
基于地下水位变化高层建筑群引起土体分层沉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