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的基本输入参数。以往对森林生物量估算尤其是在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模拟中基本没有考虑林分年龄的影响。本项目将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林区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利用在试验区采集的野外样地调查资料、林区小班历史资料和对该地区中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雷达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多源遥感数据和林分年龄的关系,揭示林分年龄遥感信息的机理。同时利用野外样地数据完善已有的森林叶面积指数地理分异及季节动态的物候学模型。进而在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研究中融入林分年龄空间格局信息,估算六个时期的该区域(博白县林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并利用二类清查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
本项目基本按照原计划开展工作。通过本项目实施,主要成果有收集了实验区广西博白县的1:1万森林二类调查小班数字图件170幅,图层属性主要有土地种类等43个字段;从小班图层,项目组获得了一批基础资料专题图件,主要包含:土壤种类、坡度、林种、年龄和树高等;分析显示博白县有12钟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其它类型仅占小部分;博白县的坡度以10-25度为多数;博白县森林树种有杉木类、松类、桉类、软阔类、硬阔类、经济林木,但主要以杉木、马尾松和一些软硬阔类树种分布为多,桉树在各地都有零星分布;博白县森林年龄分布大部分在4-20年之间。博白县森林树高主要分布在1到10米范围内;进行合成孔径极化干涉雷达估算森林高度的探索研究,利用ALOS/PALSAT数据在实验区实践;进行激光雷达估算森林高度的探索研究,利用IceSAT数据在实验区实践;结合全国森林清查数据和遥感数据估算中国森林碳密度格局,结果为中国总的森林生物量为10.29Pg DW(1970年代)和11.43 Pg DW(1990年代),在20年中增加了1.14 Pg DW,年增长率为0.05 Pg DW,其中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占60%,温性针叶占15%,落叶针叶占11%,常绿针叶占9%。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东北国有林区林权变化对森林景观及动物生境格局的影响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水文模型的大型湖泊水储量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
干扰历史下东北森林林龄遥感定量反演及分析技术研究
面向山区森林碳密度遥感估算的地形校正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