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协同调控的结果,其形成机理与细胞质遗传理论密切相关,是遗传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恢复系与保持系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了恢复基因Rfv1的近等基因系99022和99029(分别为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并将99029转育成了V型不育系,本研究就是以我们选育的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主要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F1(不育系/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花药不同时期线粒体蛋白质和线粒体离体翻译产物的差异,探讨不育系在引入恢复基因前后线粒体编码蛋白的差别,确定与CMS相关的差异蛋白,并根据差异蛋白推断线粒体基因的组织结构,为最终破解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产生机理这一难解之谜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基因组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
光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不育性相关orf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