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某些地区已成为角膜盲的首位原因。目前,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效果差,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清。因此,深入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对于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本课题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黏附素、真菌毒素、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Toll样受体(TLRs)在常见致病菌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措施,从而为开发新的治疗途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P38 MAPK路径参与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抑制组蛋白乙酰化对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影响
DC-SIGN介导的免疫调控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真菌毒素及其生物降解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