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在方法学方面研究了微囊藻毒素、鱼类蛋白磷酸酶PP1/2A的分离纯化,毒素LR、YR、RR的HPLC测定,及高灵敏度、专一的(32)P-PP1/2A活性检测法等。研究了水华周期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及在水中降解规律。首次报导了微囊藻毒素对鱼PP1/2A的抑制作用及与在哺乳动物中的一致性。证明在活体致毒过程中肝是靶器官、PP1/2A活性迅速被抑制、伴随超微结构迅速破坏。证明GSH有解毒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微囊藻毒素的致毒机理。用(32)P法检测了武汉东湖和香港米铺自然保护区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证明与鱼腥藻和颤藻的生物量有关。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微囊藻毒素致毒机理的结论,并为促肿瘤物类物质的筛选和发展专一性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补气活血解毒法对内毒素休克脑损伤保护的分子细胞机制
虎杖甙对休克时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休克淋巴液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凉膈散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炎症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