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B3病毒(CVB3)是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不同的分离毒株还与胰腺炎、糖尿病、肾炎等多种疾病相关。为了明确可致死川金丝猴的一株新分离CVB3毒株对灵长类动物的致病特性,本研究拟以猕猴为实验动物,经腹腔注射途径接种该病毒,通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定量RT-PCR等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该病原感染猕猴后的病理变化特征、病毒在体内的消长规律及分布和定位;同时对感染猕猴血清中的多种酶学指标和抗体进行检测,阐明该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内血液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而探索CVB3感染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明确该病原对猕猴的感染特征。该项实验结果不仅可为临床上CVB3所致金丝猴疾病的诊断和防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人类CVB3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建立该病毒感染的猕猴实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比较医学意义。
本项目在前期应用Vero细胞成功分离获得SSM-CVB3的基础上,进行该野毒株的蚀斑纯化、培养和TCID50毒力测定。纯化的病毒在Vero细胞蚀斑数为每ml含有4.2×108个PFU,TCID50为0.1ml稀释的病毒液。将SSM-CVB3免疫家兔制备高免血清,纯化IgG后作为一抗,用于后期实验的免疫学检测。.SSM-CVB3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猕猴后,第2天猕猴即出现体温升高和一过性的精神沉郁。接种病毒1周内,猕猴排粥样粪便,之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接毒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其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的检测值较正常值偏低,处于不同程度的贫血状态。尿常规的定性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2天即可检出血尿和蛋白尿,说明肾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血清酶学检测显示,在感染初期,与心肌炎相关的CK和CK-MB酶值水平均显著升高,证明此时的心肌细胞损伤较为明显;感染的第1周内肝脏转氨酶ALT值显著升高,之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胰淀粉酶AMY在感染初期升高,后期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清肌酐CRE和血尿素氮BUN值无明显改变。接种病毒后第1天即出现病毒血症,6-10天病毒滴度达到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病毒滴度开始下降,但直到第30天仍持续存在。.分别在感染后15天和30天剖杀猕猴。病理学结果证实,感染猕猴以病毒性心肌炎、间质性肾炎、肝脏及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说明SSM-CVB3感染猕猴可造成多系统的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证实,SSM-CVB3在猕猴的心、肾、肺、脾、肝和脊髓等多个组织中分布,感染后第15天的病毒滴度明显高于感染后30天的水平,且在心、肝和肾组织中的病毒滴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对感染猕猴各组织中的柯萨奇病毒受体CAR和DAF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的检测结果显示,CAR、DAF的mRNA含量与SSM-CVB3 mRNA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将CAR和DAF抗体与Vero细胞孵育后,SSM-CVB3对细胞的攻击机会减少。说明SSM-CVB3可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受体CAR、DAF的参与下直接进入靶细胞并对靶组织和靶细胞造成损伤。.根据SSM-CVB3感染猕猴所致的临床特征、血液指标变化特点、病理变化、病毒及其受体在体内的分布和含量变化,初步明确了该病毒感染与临床发病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临床建立稳定的CVB3感染猕猴实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比较医学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小柴胡汤防治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及免疫损伤机理研究
mTOR通路参与柯萨奇B3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基因免疫干预研究
柯萨奇病毒B3型入侵人神经细胞的动态过程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