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需求为背景,针对目前氧化锌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较低且易被腐蚀等缺点,提出低温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线阵列作为光阳极,通过掺杂提高氧化锌光阳极的抗腐蚀性能,结合半导体量子点复合敏化技术提高光捕获效率,实现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研究光阳极结构对电池性能的调控作用。首先在导电基底上沉积锌,通过阳极氧化制备具有较大的粗糙表面的氧化锌纳米线阵列,提高量子点的吸附量;利用入射光在纳米线阵列中形成多次反射,增强光子捕获;通过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引入锡或钛,制备锡或钛掺杂的氧化锌纳米线阵列,从而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并且不显著影响其能带结构和电学性能。通过系统地研究氧化锌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揭示影响光生电子分离与收集的本质因素,探明光阳极结构与电池效率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最终实现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的装配提供依据。
本项目研究锌的阳极氧化工艺,可以快速、大面积制备超长ZnO纳米线阵列,以及以此为基础研究其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纳米线直径在50-200 nm之间,长度超过100微米(2小时)。研究表明纳米线主要有5-10nm的纳米晶组成。我们详细研究了实验参数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对纳米线阵列的密度有显著影响。温度越低,纳米线的密度会显著提高,但温度过低纳米线薄膜易开裂。温度过高则得不到纳米线结构。最佳反应温度为5度。工作电压过高容易诱发薄膜开裂,过低则得不到致密ZnO纳米线薄膜,最佳工作电压为10V。抛光处理也可以显著提高纳米线阵列的密度。抛光可以消除Zn表面的不均匀性,增加初始阶段腐蚀坑的密度,进而提高纳米线阵列的密度。对纳米线阵列薄膜的光学吸收研究表明,随着纳米线密度的提高,其光学吸收显著增强,这有利于在DSSCs中的应用。单根纳米线电学性能研究表明,ZnO纳米线具有较好的电学输运性能,这与该体系中电子平均自由程较小有关,晶界散射对电学输运影响较小。阳极氧化的中间产物具有单晶结构,但具体结构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推测应当为一种新的碱式碳酸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多枝分级TiO2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Ga掺杂ZnO纳米线阵列电极型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铜硫化物纳米结构阵列的构筑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TiO2纳米线阵列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