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边界水污染已成为太湖流域水污染加剧的突出问题,而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的建立是治理跨边界水污染的制度创新。本项目借鉴国际前沿理论,吸取欧洲、美国流域水污染合作防治的有益经验,总结太湖流域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实行综合集成创新。本项目把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核心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1+3+6"的合作机制总体框架,即组建1个"太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委员会",把太湖流域分成上游、湖区及沿岸、下游3个子区域分别建立共同而有区别的合作机制,具体构建交界水质联合监测机制、信息互通机制、联合执法机制、项目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排污权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经济补偿机制等6个合作机制。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三要素定价模型"确定水生态补偿机制标准,采用"双路径定价模型"确定跨界水污染补偿标准,在水污染防治中如何借鉴和推广《京都议定书》中的三个灵活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网络治理研究
我国湖泊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协调机制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黄河流域中上游水污染防治的可持续管理研究
太湖流域氮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