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燃油脱硫剂的合成、性能及脱硫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50713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童丁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俞莎莎,郑健,岳森,马玉杰,贺军令
关键词:
协同效应油品脱硫绿色化学萃取脱硫含硫化合物
结项摘要

Haze and its health impact is becoming a bigger concern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chief criminals is vehicle exhaust. Fuel upgrading is a primary path to reduce vehicle emission, such as S% in fuel will be decreased from 150 ppm (the national III standard) to 10 ppm (the national V standard). In refining companies, hydrogen desulfurization is widely used but for the fuel (S% > 50 ppm). Thus, there's a huge demand for the mild non-hydrogenated desulfurization without affecting octane rating. Our project is based on small molecule non-hydrogenated desulfurizer and aimed at solving its problem of the low-speed, less functional and unstable desulfurization. We plan to recombine the structural fragments of these known desulfurizers and study the the performance, mechanism and hydrolytic stability of the new desulfurizer. We believe that this research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el desulfurizer.

近年来频现的雾霾天气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减少尾气排放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油品升级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根本途径,而降低燃油的硫含量(国III标准的150ppm逐步降低到国V标准的10ppm)是油品升级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炼油企业普遍采用的加氢法脱硫技术大多针对硫含量大于50 ppm开发,所以操作条件温和、无需氢源、不影响汽油中烯烃和芳烃含量的非加氢燃油深度脱硫技术有着巨大的需求。本项目是基于小分子脱硫剂的非加氢脱硫技术,着眼于解决目前小分子脱硫剂所面临的脱硫速率慢、脱硫种类有限、易水解等问题。我们拟在目前市场成熟的小分子脱硫剂结构中选取含有脱硫功能的结构片段,重新整合到一个新的脱硫剂分子内。通过对其脱硫性能和水解稳定性进行测试,系统研究各个脱硫功能结构片段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脱硫机理,为新型燃油深度脱硫剂产品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探索。

项目摘要

为了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的要求,我国将目前普遍使用的燃油硫含量标准由国III标准逐步升级到国V标准。以汽油为例,国V标准提到了“三降”,即降低了硫含量、锰含量、烯烃含量的指标限值。其中,硫含量指标限值由150 ppm降为10 ppm,即每公斤硫含量不得高于10毫克。燃油中的硫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活性硫,包括硫化氢、硫醇等;另一类是非活性硫,包括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其中活性硫危害最大,不仅是尾气中二氧化硫的重要来源,而且容易造成发动机内部的精密金属零件的腐蚀。我们针对汽油中不同种类的硫化物,设计开发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脱硫剂。其中针对活性硫部分,我们使用三嗪脱硫剂191并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另外两种新的三嗪脱硫剂192和192X,以便其在长三角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更好的保存。而针对非活性硫部分,我们重点考虑离子液体辅助的催化氧化脱硫,并在硫形态和辛烷值方面对脱硫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价。除此之外,我们积极开拓脱硫剂分子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聚氨酯反应将脱硫剂191进行交联,合成了一类新颖的具有交联增强发光效应的非共轭聚合物点。这种新材料不仅具有稳定的光致发光性能,而且还可以应用于三价铁离子的选择性检测。这部分工作为三嗪脱硫剂打开了新的应用领域。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3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DOI:10.7536/pc210608
发表时间:2022
4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DOI:10.13866/j.azr.2022.02.13
发表时间:2022
5

氰化法综合回收含碲金精矿中金和碲的工艺研究

氰化法综合回收含碲金精矿中金和碲的工艺研究

DOI:10.13373/j.cnki.cjrm.xy20040019
发表时间:2021

童丁毅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纳米锌基脱硫剂性能及机理的研究

批准号:50478026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闫波
学科分类:E10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纳米阵列负载活性半焦新型脱硫剂的制备及脱硫机理研究

批准号:5147200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丽丽
学科分类:E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新型高选择性光催化吸附耦合技术及其燃油吸附脱硫机理

批准号:2130605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肖静
学科分类:B08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新型灰铁脱硫剂----石灰氮在铸铁中复合作用及机理研究

批准号:59264002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梁文心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3.5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