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微观形成机理和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70314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陆雪琴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费舒澜,鲁建坤,张朝阳,张子楠,文雁兵
关键词:
经济增长要素市场扭曲收入不平等劳动收入份额产品市场扭曲
结项摘要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labor income shar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China's labor income share has continued to decline since 90s, an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risen, showing a U-shape pattern.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study the causes of this U-shape change pattern and its macroeconomic effects. First, we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U-shape pattern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Using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change in labor income share. We focus on the role of product market distortions and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s, including monopoly in product market, financing constraints in capital market and bargaining power inequality in labor market. Secondly, this project discusses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 of changes in labor income share, includ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income inequality, and how it affects th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two mechanisms of the consumption demand structure and the enterprise's labor cost.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Chinese income inequality and provide ideas and policies to ease income inequality, also helps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 of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o provide ideas for adjust economic structure.

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一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都有很大影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自9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直到近年转而上升,呈现U型变动形态,这与劳动收入份额稳定不变的"卡尔多事实"相矛盾。本项目旨在研究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变动形态的微观形成机理和宏观经济效应。首先,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劳动收入份额U型变动形态的微观形成机理。利用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理论解释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重点关注产品市场扭曲和要素市场扭曲在其中的作用,包含产品市场垄断、资本市场融资约束和劳动力市场劳资议价能力。其次,讨论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包括它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它如何通过消费需求结构和企业用工成本两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当前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成因并为收入差距的缓解提供思路和具体措施,也有助于厘清要素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思路。

项目摘要

本项目的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市场因素和制度成因。构建一般均衡模型,使用1998—2013 年工企数据,从市场竞争和制度质量的双重视角考察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决定机制和传导路径,主要的研究结果是: (1)“市场竞争效应”通过技术偏向和资本深化两个渠道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2)“制度质量效应”通过垄断定价、融资约束两个渠道同样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但通过劳动谈判能力渠道能够直接遏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间接缓解垄断定价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3)目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导机制是市场竞争效应,主要渠道是技术偏向和资本深化,进一步下降的动力仍然存在。(二)企业规模分化与劳动收入份额。从企业规模分化视角解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发现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呈现U 型形态,转折点发生在2010 年左右; 微观企业部门的平均劳动份额与加权劳动份额之间存在明显分歧。加权劳动份额小于平均劳动份额的原因是企业规模与劳动份额的负相关性,两者的动态差异源于企业规模分布的变化,加权劳动份额的动态变化取决于“规模分化效应”和“企业内效应”的相对大小。2010 年之前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分化近年来的上升则更多体现了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三)投资税收激励与劳动收入份额。我们利用2004年的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建三重差分模型来估计投资税收激励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受到增值税转型政策影响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在2004年及之后有明显的下降,主要影响机制是增值税转型改革通过鼓励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从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项目可以得出丰富的政策含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DOI:10.19474/j.cnki.10-1156/f.001172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EPR 政策的耐用品设计寿命的决策研究 ———从计划报废的视角

基于EPR 政策的耐用品设计寿命的决策研究 ———从计划报废的视角

DOI:
发表时间:2020
5

两种夜光数据测算社会经济指标能力对比

两种夜光数据测算社会经济指标能力对比

DOI:10.16251/j.cnki.1009-2307.2022.07.015
发表时间:2022

陆雪琴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的微观机制:基于转型背景和企业要素收入分配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批准号:7147308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董志强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谜: 基于要素成本视角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批准号:7190313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杜鹏程
学科分类:G030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物价调整和变动的微观证据与特征分析

批准号:7117314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邓翔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资本积累、结构变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其政策含义

批准号:7110304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涛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