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风险形势严峻,其中化工行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布局性和结构性环境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尤为突出。本课题针对化工行业区域性明显、园区内企业集中、环境风险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样等特征,以园区环境风险研究为切入点,构建其环境风险发生的机理模型和风险量化方法,表征环境风险形势和区域空间布局情况。采用环境风险过程动态模拟和社会调查的方法,构建园区最大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获取区域间的化工园区最大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并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控制的成本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关键变量与影响因子,构建环境风险控制的费用效益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为确定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的优先地区及环节、筛选环境风险控制手段、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各城市纷纷要求高污染、高风险的化工企业入园,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成省级以上化工园区200多家,由于化工园区企业数量多、密度大,风险集聚,极易发生风险群发链发事件。本研究针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复杂性的特点,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石油储备集中区等典型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发生机理分析为基础,识别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多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设备设施故障、人为误操作等造成了火灾、泄漏、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由于未能快速切断污染物进入外环境的通道,进一步诱发了突发环境事件。进而研究开展了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与空间表征研究,以装置设施为评估单元,基于环境风险物质在线量与临界量的比值进行风险识别,分别以气态化学品泄漏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以及液态污染物泄漏量影响的自来水厂和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数量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后果,利用事故发生概率和后果的乘积表征风险水平。开展园区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调查,构建了基于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两个维度的化工园区最大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估算指标,客观要素主要包括环境风险特征、园区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气象生态环境因素以及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水平等,主观要素主要包括公众的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水平等。构建估算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利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化工园区最大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估算模型和模型优化方法。基于环境风险最小化和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控制目标,提出化工园区风险管控措施,以及各项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边界、类别与函数模型,以各项措施的建设维护费用作为成本,将措施实施后可能避免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措施的效益。以长江中下游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化工园区事故情景演化重构及应急决策研究
基于多场时空耦合诱发多米诺效应的化工园区动态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
区域共享模式下化工园区应急物资的优化配置研究
化工工业园区多层次全局热集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