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选择至今尚未在亚洲大陆测量过的臭氧生成效率(OPE)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位于华北东部的上甸子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作为观测场所,拟通过O3、NOx、NOy和CO浓度的现场连续观测,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和细颗粒硝酸盐的采样观测,并借助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获取不同流场条件下可靠的OPE值,同时研究该值与关键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区域性光化学O3污染问题是我国和一些欧美国家的主要空气污染问题之一,也是关系到对流层O3收支的大气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O3污染控制对策需要回答在NMHC和NOx两类排放物中优先控制什么,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由于OPE是非常好的O3对NMHC和NOx敏感性的指示器,可靠的、基于测量的OPE数据对于O3控制对策的制定很有帮助。此外,可靠的OPE和配套观测数据可直接用于验证和改进光化学模式以及计算O3生成量,对于研究区域和全球尺度O3问题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拉萨地区臭氧生成效率观测研究
大气本底站CO2观测浓度的源汇区域代表性研究
华北及东北地区本底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的观测研究
中国区域本底大气氨变化特征及输送转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