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大功率高频GaN基电子器件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物理的热点问题,以解决应变体系大功率器件的可靠性问题、提高GaN基异质结构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二维电子气(2DEG)限制、明确异质结构的自发极化性质及其对2DEG的作用机制、发展无应变的GaN基异质结构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物理为目标,开展AlInN/GaN和AlInN/InGaN异质结构材料生长研究,和无应变的AlInN/GaN和AlInN/InGaN异质结构的极化性质和输运性质研究,获得自发极化性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AlInN/GaN异质结构的高温下输运过程,分析2DEG的散射机制;明确In在异质结构中的凝聚和结晶状态及其对异质结构界面和2DEG输运性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备AlInN/GaN异质结构HEMTs原型器件,为新型高性能氮化物异质结构器件研制提供科学基础。
本项目研究重点为InAlN势垒层的无应变InAlN/GaN和InAlN/InGaN异质结构材料的MOCVD生长、结构和特性,分析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对2DEG的作用机制,探索新型HEMT器件。预期成果为:生长出高质量的无应变InAlN/GaN异质结构材料,室温下2DEG面密度高于2×1013/cm2,迁移率高于1100cm2/Vs;明确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对2DEG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获得InGaN沟道的异质结构生长方法,有关相分凝和合金无序散射的相关结果;制备 InAlN/GaN的HEMTs原型器件;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名以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开展了InAlN、InGaN、InN薄膜和InAlN/GaN、InAlN/InGaN异质结构的MOCVD生长研究,明确了InAlN/GaN外延层微结构性质受应变状态影响的规律和InAlN外延层中的形成V-defects的两种机制,实现了高质量InAlN/GaN、InAlN/InGaN异质结构,电子迁移率达到1340 cm2/Vs,对应的2DEG浓度为2.1×1013 cm-2;运用光谱学分析,说明了近匹配的InAlN/GaN中存在的特殊的In组分分凝现象和机制,确定均匀的组分分布的InAlN/GaN是相对于分凝状态的亚稳态;在低温强磁场量子输运研究中,首次观察到了In0.18Al0.82N/GaN异质结构中2DEG的双子带占据,确定了第一和第二子带中的2DEG浓度和能量差,基于电子量子散射时间的差异,表明2DEG占据性质源于InAlN强的自发极化,最主要散射机制是异质界面极强的极化电场导致界面粗糙度散射;分析了自发极化、压电极化随温度变化规律,明确了自发极化是影响InAlN/GaN异质结构电学性质温度依赖关系的主要因素;运用氟离子表面处理、热氧化方法,降低InAlN/GaN肖特基接触反向漏电流2个数量级以上,并探讨了相关物理机制;制备了InAlN/GaN HEMT器件,并通过HEMT器件静态特性变化讨论了异质结构材料均匀性的影响。. 本项目研究按照各年度计划顺利实施,已经完成项目研究内容,并取得了多项重要结果,发表SCI论文28篇,其中基金标注SCI论文2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项,获得授权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生2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应变对GaN基半导体异质结构输运和自旋性质的影响
新型稀土镓基和锗基磁性合金化合物的结构和磁输运性质
CrN/GaN异质结构的磁性和电输运性质研究
氮化镓基量子异质结构和发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