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疱疹病毒(HSV)能直接感染免疫T细胞并诱导T细胞凋亡以躲避特异性免疫反应,但其分子机制所知甚少。本研究组在前期研究中观察到HSV-1以及缺失了毒性因子ICP34.5的病毒对T细胞凋亡诱导程度的差异,暗示ICP34.5在T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并发现了ICP34.5结合定位于线粒体的34.5BP蛋白。本项目将以ICP34.5如何参与HSV介导的T细胞凋亡这一科学问题为切入点,利用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等分析手段,探究ICP34.5在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了解HSV诱导T细胞或某亚群细胞凋亡的机理,确定ICP34.5与新的细胞靶蛋白结合及生物学意义,并发现若干HSV及其ICP34.5介导的宿主功能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探究其在T细胞凋亡和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可能机制。该项目的研究将对HSV逃避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提供证据,对控制病毒复发感染以及利用HSV-1作为溶癌载体等具指导意义。
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HSV-1在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85%~90%),以潜伏态和复发感染态交替存在,其感染与复发导致疾病。 HSV-1病毒基因组编码大约80多种蛋白,除了病毒的结构蛋白外,还有一些蛋白参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调节宿主细胞或蛋白的功能、维持或促进病毒的复制、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探索HSV-1对宿主天然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拮抗作用机制为导向。1)通过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手段,鉴定了HSV-1的毒性因子ICP34.5在宿主细胞中的新的结合蛋白34.5BP即p32;2)证明了HSV-1感染中ICP34.5将p32定位于细胞核膜,促进病毒的出芽(egress);3)发现了HSV-1感染有效抑制T细胞受体(TCR)介导的信号转导;4)发现了HSV-1 Us3通过降低T细胞的接头蛋白LAT(Linker of Activated T cells)的泛素化,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对了解HSV-1致病机理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控制HSV的重复感染,并改造病毒载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CD3-ε在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抗原提呈细胞在凋亡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机制
Nur77 调节T 淋巴细胞激活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诱导的T淋巴细胞亚群促内皮细胞凋亡效应与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