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板块周边为俯冲为主的会聚边界,且板块边界和内部有较为显著的形变,因此,板块运动学参数的确定和板块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题.本课题充分利用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南海海槽发震带项目(NanTroSEIZE)最新钻探成果,通过IODP314、315和316航次所获得的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在阐明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特征、空间展布及其地震成因的基础上,借助光释光和热释光等定年技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历史,进而揭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1300年以前的地震发生历史及板块俯冲过程.本研究对东亚地区新构造运动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探索释光技术在大洋钻探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岩芯处理流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南海海槽俯冲带环境磁学特征及其对俯冲带地震和构造活动的响应-IODP315,316和322航次后研究
晚更新世以来高原河流沉积/侵蚀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通河为例
晚更新世以来石羊河河流地貌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研究
南黄海西部近岸陆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体系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