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茅抗秆锈病分子标记及核心种质构建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0176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曾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烈,左福元,兰英,韩玉竹,步燕婷,李倩,刘杰
关键词:
分子标记核心种质构建鸭茅秆锈病抗性
结项摘要

秆锈病对鸭茅造成巨大的产量和品质损害。本课题拟在鉴定、发掘鸭茅秆锈病抗性材料基础上,对抗性种质资源形态学、丰产优质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以实现抗秆锈病与其他优异特性的集成和核心抗性资源构建;同时利用分子标记研究这些抗性种质的遗传结构,并建立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与辅助选择。本项目的开展,将明确我国抗秆锈病鸭茅种质的遗传分化,发掘出优良抗病种质,建立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形成旨在聚合不同秆锈病基因的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精细作图和QTL定位、克隆抗病基因奠定基础,为鸭茅抗病育种的深化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对防治秆锈病及发展鸭茅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着重分析抗秆锈病鸭茅的遗传变异,以期获得抗秆锈病性状与丰产优质性状集成的鸭茅种质,且对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鸭茅抗秆锈病的遗传规律方面将会有理论收获,为其在育种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使抗秆锈病鸭茅在生物学及农林业的应用更加广泛。

项目摘要

自项目实施以来,课题组广泛收集世界鸭茅种质资源800余份,现存资源累计1000余份。通过连续两年的综合评价挖掘抗秆锈病高越夏率的材料两份PI325293 、 PI308794,并挖掘出了一份综合表现优异的鸭茅种质资源培育为“滇北鸭茅”(02-116)并可以直接用于生产。通过性状-标记关联分析,发现六个标记和连续两年抗秆锈病表型数据呈显著相关。此外,课题组还开展了抗秆锈病基因SNP标记,为鸭茅抗杆锈病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布地方标准2个,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项目计划书所要求的所有任务和指标均已完成。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2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3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曾兵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鸭茅抗锈病分子机制研究及抗性主效基因定位克隆

批准号:3177186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黄琳凯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野生鸭茅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批准号:30371022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张新全
学科分类:C16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鸭茅种子高产性状的遗传分析与抗落粒性的分子标记

批准号:3136057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钟声
学科分类:C160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小麦核心种质抗条锈病关联分析及新基因位点的发掘

批准号:3187192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冯晶
学科分类:C1401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