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硅酸盐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87504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6.00
负责人:夏永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丛笑,刘瑶,朱海峰,冯吴亮,于凡真,文芸苹,刘昆
关键词:
聚阴离子电极材料硅酸钒锂负极硅酸钛锂锂离子电池
结项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develop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silicates as new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including Lithium titanium silicate; lithium vanadium silicate. A series of those polyanionic materials are prepared by different synthesis process. The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The lithium storage mechanism and the electrode reaction process are extensively studied by in situ and loc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and simu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erial 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ill be demonstrated. Also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explored, for example, particle size controlling, carbon coating and electrolyte addi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ycling stability, rate capability and the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olumbic efficiency. The target of this project is to prepare advanced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silicate anode materials with the low intercalation potential, large capacity 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the material database that is helpful to carry the researches of futur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本项目拟研究硅酸钛锂、硅酸钒等硅酸盐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首先根据相图和合适的合成方法制备一系列新型的电极材料,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结合理论计算和模拟、现场物理和化学的表征技术材料研究材料的储锂机理,阐明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新材料上实现突破,同时通过控制材料粒度、碳包覆及其采用合适电解液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倍率特性及其库伦效率。发展低电位、大容量和长寿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从而提升锂离子储能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为开发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项目的背景为研究硅酸钛锂(Li2TiSiO5)、硅酸钛钠(Na2TiSiO5)、锗酸钛锂(Li2TiGeO5)等聚阴离子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低电位、高容量新型负极材料。项目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聚阴离子化合物,并且研究了这类材料的充放电特性和储锂(钠)机理。研究了不同聚阴离基团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储锂(钠)电位的影响机制。通过一系列原位表征技术对这类材料的储锂机理和电化学过程中结构演变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1. 通过金属Nb元素的体相掺杂实现了硅酸钛钠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提升, 从理论上证明Nb掺杂样品的禁带变窄,本征电子电导显著提升,从而倍率性能得到改善;2. 合成了具有单一相锗酸钛锂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和储锂机制, 结果表明该材料是基于转化反应机理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其中Ti和Ge在电化学过程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 设计Li2TiSiO5材料的同类物Na2TiSiO5材料, 证明了Na2TiSiO5材料的嵌锂机制为嵌入式反应,而非Li2TiSiO5材料的转化型反应。计算模拟结果表明Li+在Na2TiSiO5材料中,扩散能垒为1.0 eV,扩散路径为三维扩散通道,而Na+在Na2TiSiO5材料中的扩散通道为一维,且扩散能垒高达1.8 eV。4. 通过合成了偏硅酸钛钠【NaTi(SiO3)2】并且研究了其储锂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是基于嵌入反应机理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其中Ti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嵌锂电位较低。结果表明与硅酸根(SiO4)相似结构的偏硅酸根(SiO3)对钛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具有类似的影响作用。5. 通过非原位XPS对碳包覆Li2TiSiO5SEI界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生成Li2CO3, ROCOOLi和LiF,并且Li2CO3是SEI的主要成分。相比之下,在镍电极上只生成Li2CO3。结果表明Li2TiSiO5可以参与SEI形成并影响SEI组成和特性。6. 通过配对分布函数、固体核磁、同步辐射吸收谱、粉末衍射揭示Li2TiSiO5中Ti-O五配位结构,并结合DOS和COHP分析了Li2TiSiO5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键合特性。揭示了Ti轨道和配体O轨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调节了Li2TiSiO5的嵌锂电位。项目执行期间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 SCI 收录9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DOI:10.19964/j.issn.1006-4990.2020-0450
发表时间:2021
5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7

夏永姚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33300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20373014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633040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1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SiOx-Si/graphene/Si-SiOx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结构构筑及其储锂行为

批准号:5147208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詹亮
学科分类:E0205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M-Si合金制备多尺度多孔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批准号:5150423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田华军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室温液态金属的长寿命自修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批准号:2180507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吴英鹏
学科分类:B0905
资助金额:25.4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石墨烯插层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储锂性能的研究

批准号:2120310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赵丽珍
学科分类:B03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