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重要致癌物的现埸、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57502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5.00
负责人:陈国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福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魏巧华,许雪琴,段建平,王代芳,李瑞宝,魏晓峰,马小明,张莹
关键词:
致癌物食品安全检测现场快速检测
结项摘要

Recently, almost the important incidents of food safety occurring in China was due to illegally using the food additives by producers, these compounds, such as azo-dye, acrylamide, bromated, aflatoxin etc. ar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they have been concerned and seriously supervised in the world, however, duo to limitation of the detection techniques, particularly, lacking of in situ and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devices, it is very hard to control the using of illegal food additives. Therefore, we would develop the new in situ and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method for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Some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cluded in this project: (1) development of some bionic molecular recognition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2) development of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t 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3) development of a high-throughput integrated addressable electrochemical / ECL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4) research on the magnetic control bio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大部分是由于生产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所致,这些明令禁止的化学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一些致癌物,比如偶氮类色素、丙烯酰胺、溴酸盐、黄曲霉毒素等,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严格的监管。但在我国,由于利益的驱使,行业自律不够和监管检测技术,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缺乏,使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屡禁不止。为此本项目拟开展食品中重要致癌物的现场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的开发及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2)基于点击化学原理的电化学/电化学发光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3)高通量、可寻址电化学传感阵列研究及其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4)磁控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及其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

项目摘要

食品安全对于人类健康尤为重要,而变质的食品中存在许多重要的致癌物质,虽然其含量较少,但是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存危害甚大,因此对其含量的高灵敏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了一系列高灵敏的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重要致癌物质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开展工作如下:(1)结合适配体的高选择性以及简单高效的信号放大方法,利用具有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构建了一系列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2)结合灵敏度高稳定性良好的荧光方法构建了一系列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3)利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长径比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性质构建了一系列多色的可视化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实现了肉眼可见的快速检测方法;(4)构建了基于pH响应的便携式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无需借助大型仪器,简单地利用一个pH计即可实现食品中有害物质地现场快速分析。本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与本基金项目相关的SCI论文1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12篇,包括Anal. Chem. (6篇) 、Chem.Commun.(1篇)、Biosens. Bioelectron.(4篇)ACS Sens. (1篇)。本项目执行期间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已培养博士5人,硕士3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2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4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5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DOI:
发表时间:2016

陈国南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07605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57501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877019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4002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29675003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845402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2127503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175005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23.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377007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735002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蕨菜食品中致癌物质的快速检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批准号:3117170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奎武
学科分类:C200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代谢组学的食品安全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

批准号:20835006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许国旺
学科分类:B04
资助金额:2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食品安全复杂样品体系分离与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批准号:2073500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陈国南
学科分类:B0401
资助金额:1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食品中抗生素多残留的磁性纳米金-酶双标记免疫快速检测新技术研究

批准号:8107230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元凤
学科分类:H30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