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工作中申请人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一组同时具有肿瘤靶向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特性的吲哚七甲川菁染料类分子,提出了肿瘤靶向成像与治疗的一个新策略,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通过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类似物,进行体外和体内对肿瘤细胞近红外荧光成像特性的研究,初步分析构效关系,明确该类化合物的关键功能基团;进一步以此类分子做为先导化合物,连接临床上有切实疗效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体外和体内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以期获得同时具有肿瘤靶向近红外荧光成像和抗肿瘤特性的多功能化合物,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申请人前期发现了一组同时具有肿瘤靶向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特性的吲哚七甲川菁类分子,提出了肿瘤靶向成像与治疗研究的新思路,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项目设计合成了46个吲哚七甲川菁染料分子的结构类似物,通过1H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该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均位于近红外波长范围内(784±10nm)。通过小鼠动物实验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近红外荧光成像特性以及细胞毒性等的研究,初步分析构效关系,明确了该类化合物的部分关键功能基团。同时,申请人以此类分子为先导化合物连接了抗肿瘤药物氮芥和5-氟尿嘧啶(5-Fu),所得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氮芥和5-Fu有显著提高。本项目根据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合理的合成路线,获得了1个靶向抗肿瘤效果良好的吲哚七甲川菁类新化学实体,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5篇论文,培养了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申请书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本研究的吲哚七甲川菁类小分子作为同时具有近红外成像和肿瘤靶向的小分子,可望为肿瘤靶向研究提供新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Aza-BODIPY类近红外荧光分子的合成、性质及构效关系研究
多功能七甲川花菁染料用于肿瘤靶向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基础研究
系列半花菁高分子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
新型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在生化分析和细胞成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