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籍助兰州重离子加速器SFC提供的(16)O和(32)S束流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产生目标核(A)利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X-γ符合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缺中子短寿命核素(130,129)Ce和(209)Fr的EC/β+衰变纲图,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物理结果。(B)配合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采用我们自己建立的“P-γ”符合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质子滴线区两个新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素(135)Gd和(121)Ce,并建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道的部分衰变纲图。这标志着我国新核素合成和研究进入了一个重要新核区—质子滴线区。二、设计和加工了一台通氧表面电离源,并配备了离线实验工作站。离线实验表明,对于衡土元素Gd等,通氧条件下比不通氧条件时该离子源引出的流强大约增加了-50%。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家畜圈舍粪尿表层酸化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轻锕区新核素224Np、227Pu的合成及其衰变性质研究
轻核区丰质子新核素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轻子味破缺的新物理效应研究
中子诱发典型锕系核素裂变后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