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种红脂大小蠹与其伴生菌长梗细帚霉的互惠共生入侵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06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5.00
负责人:鲁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波,牛洪涛,程驰航
关键词:
长梗细帚霉种间协同红脂大小蠹互惠共生入侵入侵机制
结项摘要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种间协同"已成为入侵机制研究的新方向,其中大多数研究都以入侵植物与动物和入侵植物与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而较少关注入侵昆虫和真菌。红脂大小蠹是从北美入侵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危险性和暴发性的入侵种。本项目以红脂大小蠹与其伴生菌长梗细帚霉为研究模型,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预期从两方面:1)长梗细帚霉协助红脂大小蠹在入侵地聚集、进攻和定殖寄主;2)红脂大小蠹协助长梗细帚霉在入侵地携带传播和繁殖适应,来揭示红脂大小蠹与长梗细帚霉在入侵地的互惠共生关系(更加紧密的种间协同关系);利用比较有、无长梗细帚霉菌株和中、美长梗细帚霉菌株的差异以及说明中国长梗细帚霉菌株间的分化,来阐明这一入侵共生体的入侵机制,提出和验证"互惠共生入侵"假说,为外来入侵种的检验检疫和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摘要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种间协同”已成为入侵机制研究的新方向,其中大多数研究都以入侵植物与动物和入侵植物与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而较少关注入侵昆虫和真菌。红脂大小蠹是从北美入侵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危险性和暴发性的入侵种。本项目以红脂大小蠹与其伴生菌长梗细帚霉为研究模型,解析了伴生真菌在红脂大小蠹定殖寄主中的作用,阐明了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的互惠共生入侵机制。提出和验证“互惠共生入侵”假说,为外来入侵种的检验检疫和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在Biology Letters和Microbial E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DOI:10.3724/sp.j.1089.2022.19009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外来入侵种红脂大小蠹化学通讯地理变异与暴发机制

批准号:30471403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孙江华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入侵种红脂大小蠹原产地北美种群和入侵地中国种群化学通讯差异的比较研究

批准号:3177069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刘柱东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的寄主树种适应性机制研究

批准号:3187064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骆有庆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红脂大小蠹入侵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爆发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0370207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成新跃
学科分类:C04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