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因子及其相关受体基因与水貂自咬行为的关系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40197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李玉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鹏,丁雪梅,史旭东,吕岩,迟玉杨,崔宇
关键词:
行为遗传学水貂神经内分泌因子自咬行为基因多态性
结项摘要

The production of mink fur is about 50 million a year, however 2~3 million among them are reduced in quality because of the self-bitting behavior, that i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self-bitting in minks around 5%-20%. The self-bitting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e for mink industry. In this program, the effect of neuroendocrine factors on the occurrence of mink self-bitting will be explored by measuring the level of 5-HT, DA, ACTH and GC etc in blood; the self-bitting related molecular markers will be searched by SNPs detection in DRD1、DRD2、5-HT1A、GR and CRF1 gene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eahorse, 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gland will be examined; the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of DRD1、DRD2、5-HT1A、GR and CRF1 in brain between the healthy and self-bitting will b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Through this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euroendocrine factors and related genes with self-bitting behavior of minks will be revealed.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n explanation of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in minks braised in same environ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neuroendocrinology and behavioral genetics. This research will ha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early selection in mink breeding.

全世界仅水貂皮的生产量约为5000万张,由于自咬行为导致的等级下降的皮张在200万~300万张,我国每年自咬水貂的发生率约为5%-20%,严重影响皮张质量,给水貂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项目通过检测健康与自咬水貂个体血液中5-HT、DA、ACTH、GC等神经内分泌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神经内分泌因子对水貂自咬行为发生的影响;分析筛选DRD1、DRD2、5-HT1A、GR、CRF1受体基因的SNPs,寻找与自咬行为发生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同时检测自咬水貂海马、下丘脑、垂体等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RD1、DRD2、5-HT1A、GR、CRF1等基因在健康与自咬水貂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解析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其相关基因与水貂自咬行为的关系,以期从神经内分泌学与行为遗传学角度揭示同一饲养环境中水貂自咬行为的发生机制。该研究对水貂早期选种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项目摘要

全世界每年仅水貂皮的生产量约为5000万张,由于自咬行为导致的等级下降的皮张在200万~300万张,给养貂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项目以健康水貂和自咬水貂作为研究对象,检测5-HT、DA、ACTH、GC等神经内分泌因子含量在二者之间的变化,探讨神经内分泌因子对水貂自咬行为发生的影响。分析筛选DRD1、DRD2、5-HT1A、GR、CRF1受体基因的SNPs,寻找与自咬行为发生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同时检测自咬水貂海马、下丘脑等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5种基因在健康与自咬水貂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解析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其相关基因与水貂自咬行为的关系,以期从神经内分泌学与行为遗传学角度揭示水貂自咬行为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水貂DRD1、5-HTR1A、GR、CRF1受体基因部分外显子扩增区段存在有突变位点,而DRD1、5-HTR1A基因在健康水貂与自咬水貂样本中存在SNPs,GR、CRF1基因没有出现多态。另外,检测水貂健康与自咬个体血液中5-HT、DA、ACTH、GC等神经内分泌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可以看出,自咬水貂样本NA、DA、5-HT、ACTH含量峰值与健康组相比,略有上升,但差异变化不显著。利用HE染色法观察自咬水貂脑组织中海马、下丘脑、垂体等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可以看出健康水貂和自咬水貂海马区均可见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紊乱、形状模糊。自咬水貂细胞数明显多于健康组(P<0.05)。自咬水貂下丘脑细胞间质不致密、不均匀。细胞形态不完整,下丘脑神经元都紊乱。垂体 HE 染色与健康水貂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RD1、DRD2、5-HT1A、GR、CRF1受体基因在健康和自咬水貂上述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差异。结果GR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CA1区。阳性信号呈棕红色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和自咬组阳性细胞数量之间,自咬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表达增高。CRF1受体基因在下丘脑的阳性信号呈现棕黄色颗粒状,主要位于胞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和自咬组阳性细胞数量之间,自咬组数量高于健康组,但统计结果差异不显著。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李玉梅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772112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4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27220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9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341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302024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30120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0004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水貂自咬行为相关基因的研究

批准号:3170215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杜智恒
学科分类:C1707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水貂铜绿假单胞菌强弱毒菌株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其与毒力的相关性研究

批准号:3140012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齐静
学科分类:C01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性激素受体基因表达与肝癌发生相关关系的研究

批准号:39570348
批准年份:1995
负责人:赵国强
学科分类:H1802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胰岛素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通路基因甲基化和糖代谢与偏头痛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7352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赵亚双
学科分类:H3010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