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主要活性成份形成的遗传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60533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吴友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海南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林尤奋,梁振益,范春蕾,张军锋,周海龙,刘鹏,孙思胜
关键词:
广藿香分子遗传标记染色体活性成份
结项摘要

广藿香是我国常用的芳香化湿类中药之一,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由于广藿香区域性居群的主要活性成份含量有所不同,造成其药材质量及药效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其主要活性成份的形成展开研究。本项目利用细胞学标记技术,选用不同居群广藿香材料根尖,采用去壁低渗技术,探讨广藿香染色体核型,揭示其遗传基础;利用ISSR、SRAP等标记手段,借助POPGENE32软件,计算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遗传分化系数等指标,综合分子标记的结果,分析其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应用GC-MS法分析测试各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揭示其内在质量。对主要活性成份含量与染色体核型、遗传结构和分化、表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从遗传机制(细胞学、分子和表型水平)对广藿香主要活性成份的形成进行系统研究。为广藿香优良种源筛选、药理药效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广藿香是我国常用的芳香化湿类中药之一,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由于广藿香区域性居群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有所不同,造成其药材质量及药效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形成展开研究。本项目搜集了我国广藿香四大栽培类型的16份居群材料,对广藿香各居群的植株表型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利用细胞学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藿香四大栽培类型16份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64条,以秋水仙素+8-羟基喹啉混合液4℃处理3h效果最佳,滴片法可获得良好的染色体制片;综合RAPD、ISSR和SRAP的扩增结果,分析了区域性广藿香16份居群的遗传关系,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6.5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591,居群水平上的PPB在32.89%-61.23%之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825,广藿香种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有一定的分化;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条件,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给予比较,采用GC-MS法分析测试各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揭示广藿香药材的内在质量。不同区域性居群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含量存在差异,这不仅与种质的遗传差异密不可分,也与所处的外界环境和栽培条件有关。此为广藿香优良种源筛选、药理药效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本课题系统地阐述了广藿香遗传差异、表型和主要活性成分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广藿香主要活性成分,是不同居群广藿香的基因型、特定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广藿香种质决定着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但特定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诱导特定的基因表达,调控着广藿香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至结题时,已出版《广藿香规范化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著作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2篇,ISTP收录1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4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吴友根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布渣叶种内遗传分化与活性成份变异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批准号:3130027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坤平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西藏大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份的遗传与环境效应研究

批准号:30660080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栾运芳
学科分类:C13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广藿香化学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7382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严寒静
学科分类:H3201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用CARS技术测量火焰温度及主要成份浓度

批准号:58770268
批准年份:1987
负责人:赵建荣
学科分类:E0606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