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粘土"由James Thorp等1936年命名,用以指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丘陵及高阶地上的含钙质结核的风尘堆积粘土。目前,广义的"成都粘土"包括含钙质结核粘土(狭义的"成都粘土")及其下伏的杂色粘土和网纹红土。至今,对"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和环境意义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本研究拟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沉积地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方法,重点阐明杂色粘土和网纹红土的成因。采用石英粒度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着重研究含钙质结核粘土的物源。在成因和物源研究基础上,结合地层年代学研究,厘定"成都粘土"这一个沉积地貌单元的含义、界限、时代和层位。通过对风成"成都粘土"粉尘来源和输移路径的研究,探索青藏高原是否为一个重要的粉尘源区;并初步阐明携带粉尘的东亚冬季风是否能够越过秦岭并进入四川盆地堆积,以及可能的粉尘堆积界限。探讨和了解地质时期,尤其是冰期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气环流格局及强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黄土高原新近纪红粘土碎屑锆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物源区指示意义
成都典型霾污染中高浓度PM2.5硝酸盐的成因
阿尔泰造山带东南缘昆格依特花岗岩Nd-Hf同位素解耦成因及物源示踪意义
华北伊利石粘土矿床成因及矿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