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有机聚合物基燃料电池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67602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4.00
负责人:向中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程元徽,黄燕,李阳,万刚,谢呈鹏,郭佳宁,石磊,漆子源,侯利杰
关键词:
纳米碳材料氧还原反应非贵金属催化剂共价键有机聚合物燃料电池
结项摘要

Developing efficient, stable and low cast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is still a big challenge to commercialize fuel cell. The limited species for the precursor and inconvenient tuning of the structure as for the traditional high efficient Fe-N-C and doping carbon-based material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Here, we will employ fruitful and tunable covalent organic polymers (COPs)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to develop high efficient and stable new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in this project. To prepare highly efficient atom economic electrocatalysts with rich active sites and high proton and electro mobility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electrocatalyst and electrolyte, we propose three novel approaches, i.e., synthesizing pyridinic-N rich COP precursors in nano-/micro- confined space and preparing highly efficient hybrid materials by combining nanocrystal non-precious metals and/or highly conductive graphene with pyridinic-N rich COP. Besides, the newly developed the technology by our group on producing the COPs in the commercial scale with the “high-gravity” method can 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s. By further developing highly efficient order membrane electrode basing on the newly developed COP-based electrocatalysts using the 3D nano printing technology, it will open a window for the breakthrough in fuel cell market.

开发高效稳定低廉的氧化还原催化剂是突破燃料电池工业应用的关键瓶颈之一。传统的高性能Fe-N-C类和各类掺杂碳材料,因制备前驱体种类偏少,结构不易调节,限制了进一步改性提高的发展空间。本项目拟基于结构丰富和易裁剪性的高比表面的共价有机聚合物(COP)材料,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氧还原催化剂制备技术。通过合成富含吡啶氮的COP催化材料、将纳米晶非贵金属或高导电率的石墨烯与COP材料进行复合,制备高活性密度和高电子迁移的分子复合能源催化材料、发展系统的氧还原催化材料设计与可控制备策略,建立新材料体系下的化工催化基础理论。本课题组成功探索出的“超重力法”宏量制备COP材料技术,可为大规模宏量生产高性能低价的COP基催化材料提供保障,进一步采用3D纳米打印技术开发新型高效有序膜电极制备技术,为突破燃料电池工业应用提供新方案。

项目摘要

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发对于新能源转化,特别是氢燃料电池与金属空气电池,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掺杂碳基纳米材料是当前典型催化材料体系,而传统的高性能Fe-N-C类和各类掺杂碳材料,因制备前驱体种类偏少,结构不易调节,限制了进一步改性提高的发展空间。本项目基于前期研发的结构丰富和易裁剪性的共价有机聚合物(COP)材料,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氧还原催化剂化工制备技术,同时注重新型催化剂在真实器件中的传质优化,提升器件性能。在本计划的指导下,从催化剂的可控制备与器件优化,开展了全链条研究:1)发展了纳米限域空间制备高效催化剂新方法,分别利用三维MOF、二维层状蒙脱石、零维介孔二氧化硅、自模板作为限域空间,控制COP材料生长。这些纳米限域方法有效防止碳化过程中因COP材料层间宏堆积引起的金属聚集,充分暴露催化活性位点,显著提高了催化材料中活性中心高密度分布与催化活性;2)通过与导电性良好的石墨烯复合,提出了“非碳化”策略,实现了活性中心在原子级别精准调控, 为研究材料构效关系、开发新型非碳化催化剂、研究活性中心、催化机理、反应过程等问题提供模型催化剂;3)发展了分级多孔结构结构为反应物和电解质进入活性位点形成理想的通道,并制备出一体化膜电极提升催化剂在器件中稳定性。创制的新型可溶性催化剂,在溶液中与碳纸3D碳骨架仅通过π-π自组装,便可组装出高度一致性膜电极,实现了有序化膜电极的制备;4)对于有潜力的COP基催化剂,发展了超重力、微流控等宏量制备COP前驱体新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新型COP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潜在新方案。.研究成果已在《Chem. Eng. Sci.》、《Chem. Eng. J》、《Science Advances》、《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dv. Sci.》、《ACS Nano》、《Nano Ener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IF≥10的14篇 ,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4件,其中已授权2件。这些成果支撑了项目负责人获得了2019年国家优青与北京市杰青项目资助;受邀参加,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第十一届世界化工大会、美国波士顿256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等国际国内会议15次,圆满完成项目预定目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向中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吡啶聚合物的高效碳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批准号:2160606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游诚航
学科分类:B08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高密度活性位碳基无金属酸性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高效氧还原性能研究

批准号:5187220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金辉乐
学科分类:E02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燃料电池中石墨烯基非金属催化剂及其氧还原催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2130305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潇
学科分类:B02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共面双核金属卟啉作为燃料电池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批准号:20871082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任奇志
学科分类:B010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