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为模式种,运用现代蛋白质组学研究最新技术-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结合最新质谱技术,比较研究有毒和无毒亚历山大藻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筛选确定有毒亚历山大藻特有蛋白;研究不同细胞周期、生长期和生长条件下特有蛋白表达及其与毒素的定性与定量关系,以及特有蛋白与毒素的亲和特性,确定与毒素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毒素指示蛋白,分析测定其肽指纹谱和氨基酸序列,研究与之同源的酶或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技术钓取相关蛋白,寻找参与毒素合成的蛋白质(群),揭示它们在毒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本项目首次从蛋白质组角度研究有毒甲藻麻痹性贝毒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其结果对揭示赤潮毒素生物合成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填补国际上这方面的空白,促进我国有害赤潮研究和环境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提升我国赤潮研究水平。此外在有毒赤潮的预测预防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有毒甲藻麻痹性贝毒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研究
海洋甲藻麻痹性贝毒合成途径及分子调控机理
有毒甲藻孢囊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关系研究
扇贝滤食甲藻的过程中麻痹性贝毒代谢轮廓及代谢物毒性研究